中国第一条由民营资本控股的高铁——杭绍台高铁PPP项目近日签约,由复星集团牵头组建民营联合体占股51%。这标志着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迈入新阶段。
地方政府为何愿意放开基建领域吸引民资参与?相关企业怎样评估收益和风险?下一步,如何有序推动项目落地,如何解决实际运作中的问题?
政府力促竞争性磋商,规范引资
杭绍台铁路作为浙江省打造大湾区的主要通道,将填补杭州都市圈与温台城市圈之间的路网空白。“这么大的投资,如果全部靠政府财政肯定难以为继,所以省政府一直要求把优质的民间资本引进基础设施。”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徐幸说。
目前,浙江每年有近1万亿元的基础设施投资,交通领域就有1000亿元。铁路是基础设施重中之重的领域。徐幸表示,采取民资控股方式,主要是因为浙江民营经济投入与管理的实力非常雄厚,如果把这条路探索出来,会对全国的铁路建设做出重大贡献。
2015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全国首批8个民间资本投资铁路的示范项目,杭绍台位列其中。“在行政审批制度、投融资机制、回报机制、经营管理体制4个方面,我们争创PPP示范作用。”浙江省发改委主任李学忠介绍,项目采用竞争性磋商方式遴选民资,前期组织开展多轮座谈调研,摸清民间资本参与铁路投资的担心、回报和预期诉求。
总部位于绍兴新昌的万丰奥特是联合体成员之一。山区小县交通不便的短板,使新昌企业的发展受到掣肘。万丰奥特集团董事局主席陈爱莲是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连续两年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议案,表达了联合沿线企业为项目建设出资的意愿,“杭绍台PPP项目,我们毫不犹豫地要求参与。一方面,投资高铁项目符合集团大交通发展战略,另一方面,也是民企的社会责任。”
“虽然高铁本身投资回报可能不高,但对星景资本这样的专业PPP投资平台来说,却是长期稳定的大规模的投资产品。让民营资本控股的这个思路和星景一直以来想要投资高铁的意图相吻合,不是简单赚吆喝,而是深度参与。”温晓东解释。
投资各方共同组建项目公司
其实,民营资本参与铁路建设早有先例,但成功案例并不多。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城建处处长柴贤龙分析,之前社会资本的参与是简单的股权合作方式,在话语权、回报机制设计等方面有欠缺。“这次在杭绍台高铁的PPP实施方案设计中,非常注重对未来铁路市场风险的研究,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共担风险这块提出了很多方案,确保了对民间资本的吸引力。”
杭绍台高铁项目合作期限34年,其中建设期4年,运营期30年。由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融资、建设、运营和维护,并拥有相关资产的所有权。合作期满后,项目设施无偿移交政府方。项目公司作为市场化主体,自主经营、自主决策、自负盈亏,自主依法决定建设管理方式和运输管理方式。
项目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双方按照风险分担、利益共享原则,社会投资人的回报机制为“运营收入+可行性缺口补贴”。“在实施方案确定的合作边界条件下,通过与社会投资人磋商,竞争性确定补贴金额,同时约定融资利率、超额收入等回报的基础。”李学忠说。
“其实,项目回报方面的风险并不是我们所担心的。”不少参与此次项目的民企负责人认为,既然这个项目是破冰之举,意味着没有先例可循,也没有经验可供借鉴,关键是未来应该怎么面对既定任务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一方面,面对几十年传统的铁路运营政策、方式、方法,有大量的消化和优化工作要做,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困难。另一方面,具体经营上,线路的运营和质量安全问题怎么保障,这对民营企业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希望各级政府和有关方面在改革过程中给予民营企业更多支持,我们也会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学习借鉴的能力,结合铁路总公司的先进经验,把这些风险关把控好。”温晓东表示。
据悉,随着该项目政府与民间资本的正式签约,一个由投资各方共同组建的项目公司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办中,力争年底全线开工。
有好的技术,好的产量出来,就能有说话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