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校尉是什么官职

日期:

最佳答案

由来

校尉一职始置于秦朝,为中级军官。西汉,汉武帝为了加强对长安城的防护而置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八校尉之秩皆为比二千石,属官有丞及司马。其中,中垒本为中尉的属官,武帝时从中尉下分出而升为校尉,掌北军垒门内外;屯骑校尉掌骑士;步兵校尉专掌位于长安西南郊上林苑的苑门屯兵;长水校尉掌长安西北郊骑;胡骑校尉掌池阳胡骑,不常置。射声校尉掌射声士;虎贲校尉掌轻车。西汉时管辖者多为皇帝的亲信。

东汉时将中垒校尉省去,又将胡骑并入长水,虎贲并入射声,只剩下五校尉。史乘中罕见的“五营”、“五校”,即指五校尉所属的部队。两汉时的诸校尉都以戍卫京师为重要职责,东汉时五校尉多由宗室担负,兼任宿卫宫廷的任务。 到汉末灵帝曾经特设西园八校尉,掌管京师附近的兵权。但此时跟着军权分散各地诸侯并起,校尉的名号开端多见,如典军校尉(曹操)、折冲校尉(袁术、孙策、夏侯惇)、鹰扬校尉(曹洪)等,而地位则居于越来越多的各中郎将之下。

魏、晋、南朝及北朝魏、齐均置,属领军将军;北齐时属左、右卫府。诸朝首都不在关中,仍称“长水”仅为沿袭旧名。到三国时代,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年夜量被封为将军,校尉反而成为了初级军官的职位。如《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鲁肃事先担负帮助主帅周瑜打算军事的副将。隋唐时代定规为武散官低品官号。唐、宋、元、明六品以下,清只限于八九品。明、清以卫士为校尉。明锦衣卫的校尉同差役。清除散官外,实职不必校尉名,仅为习称。

本能机能

八校尉具体分工如下:

城门校尉:掌京师城门屯兵,有司马、十二城门侯。

中垒校尉:掌北军垒门内,外掌西域。

屯骑校尉:人穿衣甲,马穿马铠,手使长枪马刀,用于抵触,也称为突骑。

步兵校尉:掌上林苑门屯兵。

越骑校尉:人穿薄甲,用弓矢,多用于查抄、警戒及追击。

长水校尉:掌驻扎在长水宣曲的马队。

胡骑校尉:掌驻扎在池阳的归降胡骑。

射声校尉:掌禁军中的弓箭手部队。

虎贲校尉:掌战车部队。

汉朝在西域等地区的驻军长官也称校尉,如驻西域的戊己校尉、驻陕甘的护羌校尉等。

同时在汉至魏晋设司隶校尉作为检察官用来监督京师跟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