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定常常听说息肉这种人体的疾病情况,但是可以长息肉的人体器官实在有很多,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有些部位长出的息肉到底是什么意思。而不仅如此,有关于息肉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其中有一种叫做混合性息肉,它就是多种息肉情况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今天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这种息肉类型吧。
幼年性息肉:高发人群是10岁以下儿童
这种息肉将近90%发生在10岁以下的儿童身上,男孩最为多见,所以又称幼年性息肉。外观为圆形或卵形,表面光滑。90%生长在距肛门25厘米左右范围内,直径大多不足1厘米。绝大多数有蒂,约25%为多发性的,组织学上表现为分化好而大小不规则的腺体,有的形成囊性扩张,中贮粘液,间质增生,并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有时表面会形成溃疡。这类息肉一般不会发生恶性病变,及时发现,及时拿掉就可以了。
增生性息肉:不会发生恶性病变
增生性息肉是最常见的一种,又名“化生性息肉”。这类息肉大多分布在远侧大肠,一般体积较小,直径很少有超过1厘米的,外形为黏膜表面的一个小滴状凸起,表面光滑,基底较宽。多发性也很常见,组织学认为,这种息肉是由增大而规则的腺体形成的,腺体上皮细胞增多造成皮皱缩呈锯齿形,细胞核排列规则,其大小及染色质含量变化很小,核分裂相对少见。一个重要的特点是,肠腺隐窝的中、下段都有成熟的细胞出现。增生性息肉也不会发生恶性病变。
淋巴性息肉:高发于20-40岁成年人
淋巴性息肉也叫良性淋巴瘤,多见于20-40岁的成年人,也有少数儿童。这其中,男性略多。淋巴性息肉多发于直肠,尤其是下段直肠;多数为单发,也有多发的;大小不等,直径从几毫米到2-5厘米不等。表面光滑或分叶状或有表浅溃疡形成。多数无蒂,个别有蒂的,也较为短粗。组织学上表现为分化良好的淋巴滤泡组织,局限于粘膜下层内,表面覆盖正常粘膜。可以看到生发中心,往往较为扩大,有核分裂象,但周围的淋巴细胞中没有核分裂像,增殖的滤泡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淋巴息肉是不会发生癌变的。
较少见的是良性淋巴性息肉病。表现为数量很多的淋巴性息肉。呈5-6厘米的小球形息肉,多发病于儿童。组织学变化与淋巴性息肉同。我每周三全天在圣马克医院坐诊,如果您或者家人朋友遇到这类问题,欢迎找我来聊聊。也可以拨打24小时热线电话010-50967777咨询或者预约挂号。
炎症性息肉:长期慢性炎症引起的
炎症性息肉也叫“假息肉”,是肠粘膜长期慢性炎症引起的息肉样肉芽肿。这种息肉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阿米巴痢疾、肠结核等病的病变肠道中。常为多发性,多数较小,直径在1厘米以下。如果患病时间很长,体积会增大。外形多为窄、长、蒂阔而远端不规则。有时呈桥状,两端附着与粘膜,中段游离。组织学表现为纤维性肉芽组织,上皮成分亦可呈间叶样变。至于是否会恶化是否有癌变可能,还没有确切的说法。
腺瘤:部分存在癌变可能
结肠腺瘤是大肠的良性上皮肿瘤。根据组织学结构分成三种类型,即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混合型腺瘤。
·管状腺瘤
是圆形或椭圆形的息肉,表面光滑或有分叶,大小不一,但大部分直径在1厘米以下。
·绒毛状腺瘤
这种比管状腺瘤少见,但却容易恶变。一般体积较大,直径大多在1厘米以上,大部分为广基,约10-20%有蒂。表面呈暗红色,粗糙或呈绒毛状突起或小结节状,质软易碎,触之能活动,如触及硬结或固定,则表示有癌变可能。
·混合型腺瘤
是同时具有上述两种结构的腺瘤。其癌变率介于管状腺瘤与绒毛状腺瘤之间。
肠息肉病
在肠道广泛出现数目多于100颗以上的息肉,并具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时,称为肠息肉病。常见的有:①黑斑息肉病,是一种少见的显性遗传性疾病,特点为胃肠道多发性息肉伴口腔黏膜、口唇、口周、肛周及双手指掌、足底有黑色素沉着。以小肠息肉为主,约30%的病人有结、直肠息肉。息肉的性质为错构瘤性息肉,本病也可发生癌变。②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在青春发育期出现结、直肠腺瘤,甚至可满布所有结、直肠黏膜,如不及时治疗,终将发生癌变。此病有时会出现以下两种特殊的综合征:a、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并多发性骨瘤和多发性软组织瘤(Gardner综合征)。b、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并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Turcot综合征)。
一旦发现大肠息肉即应该摘除,主要是内镜下高频电凝息肉切除术,或激光切除术。息肉病患者可采取内镜、外科手术联合治疗法,这样既可达到治疗目的,又可维持大肠正常功能。对于有恶变倾向的或者息肉较大的必须选用外科手术,应根据患者组织学类型制定细致的临床随访计划,及早发现病变并给予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