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看,大雪节气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要作出适当的调整才有利身心保健。
大雪节气养生保健如何进补?
专家指出,很多人都认为吃营养价值高的食物就是进补,却不知进补是要因人、因时、因地,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人们在经过了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既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养生目的。台湾中医家庭医学会理事吕庶熙医师也表示,大雪进补除需要考虑到地理性因素外,还要考虑个人的体质因素,譬如冬天手脚容易冰冷的人适合“温补”,体质好的人则适合“凉补”。总而言之,大雪进补时应神补、食补、药补、酒补相结合,以温补为宜。
药补:老年人或身体虚弱的人,在神补、食补的同时,也可以用些药物进补。大雪节气常用的补药有人参、黄芪、阿胶、冬虫夏草、枸杞等,可和肉类一起做成药膳食用。
食补:大雪食补以补阳为主,但不可过于机械,应根据自身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结合食物之性来选择。阴虚之人与阳虚之人的饮食是有区别的。阴虚是指精、血、津液亏耗,其表现为面红上火、口腔咽喉干燥,干咳,口唇皲裂,夜出盗汗、皮肤干燥、毛发干枯。这类人宜防燥护阴,滋肾润肺,可食用柔软甘润的食物,如牛奶、豆浆、鸡蛋、鱼肉、芝麻、蜂蜜、百合等,忌食燥热食品,如辣椒、胡椒、大茴香、小茴香等,以免化热伤阴。阳虚之人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不温、神疲乏力、怕冷等,应食用温热、熟软的食物,如豆类、大枣、淮山、桂圆肉、南瓜、韭菜、芹菜、栗子、鸡肉等,忌食黏干硬生冷的食物。
神补:就是注重养神。精神上要积极向上,保持乐观,多做一些安静的事。中医认为:稳定的精神、情绪,对人体脏腑气血功能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而神志反常、喜怒无度、思虑太过都能伤神。冬季神补应顺应冬季收藏之性,通过经常闭目养神,让大脑得到休息和净化;日常生活中,不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参与无原则的争执和较量;经常宽慰自己,到郊外登高望远,使心境开阔、宽容大度,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酒补:酒为百药之首。大雪时节,天气寒冷,适度饮用些白酒,有温通血脉,促进血液运行,抵御寒气的功效。酒对应八卦中的坎卦,而坎应肾,酉时则是肾经最旺之时,肾能藏住精气。因此,喝酒应尽量在晚上。若配合养生调理则效果更佳:手指凉、气短者可用酒配合补元气;后背凉者用酒配合温补肾阳;腹胀而便稀不爽者可用酒配合健脾;眼干涩者用酒配合养肝阴。酒也是双刃剑,凡面红或绛及脾气急躁者不宜饮酒。
衣:睡觉要穿得薄外出要穿得艳
在大雪节气前后,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受到寒冷天气的影响,尤其是穿衣方面。
有些人因天冷怕寒,冬天睡觉时总爱多穿些衣服。其实这样做很不利于健康。保健养生保健专家解释说,因为人在睡眠时大脑、肌肉进入休息状态,心脏跳动次数减少,肌肉的反射运动和紧张减弱,中枢神经活动减慢,此时脱衣而眠,可很快消除疲劳,使身体的各器官都得到很好的休息。由于人体皮肤能分泌和散发出一些化学物质,若和衣而眠,无疑会妨碍皮肤正常的“呼吸”和汗液的蒸发。衣服对肌肉的压迫和摩擦还会影响血液循环,造成体表热量减少,即使盖上厚被子,也会感到寒冷。因此,在寒冷的冬天不宜穿厚衣服睡觉。出门的话应更换防滑的鞋子或靴子,穿上色彩鲜艳的外套或雨披,以保证人身安全。
面对突如其来的寒冷,最需要防护的是儿童、老人,还有爱漂亮的美眉。孩子年纪比较小,冻着了自己也不知道。因此,家长不仅要让他们穿得暖,更重要的是穿得合适。孩子的衣着要宽松,易于穿脱,方便随时增减。避免长时间把孩子的手、脚、足踝部和耳朵等暴露在外。
寒冷的空气刺激皮肤引起收缩,致使表皮血流不畅,加上脂肪细胞很脆弱,如果穿不暖和,易导致疾病的发生。所以,爱美的女性还是应该以保证温度为主。如果同时还要兼顾风度,不妨下点血本,穿一些质地柔软、品质上佳的羊绒衣、羽绒服或丝棉袄,如此便可以温度与风度兼顾。
老年人对气候冷热变化的调节能力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比年轻人差,加之喜静少动,体力衰退,所以要特别注意服装穿着。
常患有慢性气管炎、肺气肿及胃部疾病的老年人,穿件棉背心比较合适;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衣服如太重,会影响血液循环和妨碍行动,应选择轻软面料;老年人的关节活动往往不够灵便,故应尽可能用对襟开扣的毛线衣、卫生衣,纽扣也宜少些,这样便于穿脱;同时,也要注意到肩关节和膝关节的保暖,老年人多皮肤干燥、发痒,因此不宜用化学纤维品做贴身内衣。
住:慎防电暖用品引发家居火灾
天气变冷,市民家中的空调、电热取暖器等家用电器使用频繁,如果疏于管理,易引发火灾。使用电器进行取暖时,一定要细查线路,注意防火。不能多个家用电器合用一个插座;一些家用电器不能长时间使用,如电热毯,否则容易使绝缘层烧坏,引起火灾事故;电热取暖器附近不能放置可燃物;如果长时间外出,一定要切断室内所有电源。
在冰冻天气,居民家中的水管很容易发生破裂。专业人士提醒,要及时给室内外裸露的水管“穿衣戴帽”,做好防御措施。对暴露在外的水管等用水设施,可使用棉麻织物、塑料泡沫进行包扎保温,并做好防潮绝水处理;对于室内的管道,则最好关紧阳台、厨房、卫生间以及所有朝北房间的窗户,以保证室内温度;在气温低于-3℃时,可以打开家中的水龙头,保持水流呈线形流下,可避免水管冰冻。
大雪期间降水量少的时候,风多风大,较为干燥,室内湿度也较低,特别是取暖器的使用,会使室内空气更干燥,易导致皮肤粗糙起皱,甚至干裂。而且,空气湿度过低还易导致呼吸道黏膜脱水,黏液分泌减少,纤毛运动减弱以致呼吸道的清除能力减弱,不能及时排出呼吸道的尘埃和细菌,易诱发和加重呼吸系统疾病。
对此,保健养生保健专家提示说,使用取暖器的家庭应注意居室的湿度,最好有一个湿度计,一般而言,生活在相对湿度40%-60%的环境中最感舒适,如相对湿度低了,应做相应的调节,比如,向地上洒些水,或用湿拖把拖地板,或在取暖器附近放一盆水,以增加湿度。若在室内养盆水仙,不但能调节室内相对湿度,还会使居室显得有生机。
行:出行速度要放慢最好穿软底鞋
伴随着大雪而来的是温度下降,摔伤、冻伤、感冒、交通事故等成为雪天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老年人摔伤以手腕、股骨等处骨折的居多,年轻人则多是软骨组织挫伤。
从预防的角度看,老年人应减少户外活动,出行最好由其他人搀扶。行人出行时则要尽量放慢骑车或步行速度,避免滑倒。
穿鞋:尽量穿软底、平底或胶底棉皮鞋,最好不穿硬底或容易打滑的鞋,冬天的鞋掌最好不要钉铁掌。
走路:走在冰雪路面时,一定要放慢步伐,迈小步行走,脚落地时应前脚掌先落地,身体要前倾。带小孩外出时应改换方式,变背孩子为抱孩子,这样可以防止大人后倾斜摔倒时,把孩子压在身下。老人最好结伴出行,或拄个拐杖。
骑车:骑自行车、电动车的人们应注意,要选择方便上下车的衣服,不要把衣服拖拉在车座后,防止下车时衣服挂在车座上。带帽子的衣服,骑车拐弯时视线不好,看不清左右和后方的情况下,最好把帽子放在耳朵后。在冰雪路面上骑车时,千万不能拐急弯,车速不能太快,不能急刹车,不能使劲蹬车,不能带重物。
出远门:有条件的最好坐飞机,其次坐火车,最好不坐或少坐长途汽车。坐飞机长距离出行时,南北温差变化大,要多注意带些御寒衣物,以免因温差太大造成身体不适。
总之,寒冷天气出行一定要根据当地气候状况及时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做好出行准备。应带的鞋帽、手套、围巾、口罩和御寒衣物都应准备齐全以备不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