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细节决定一切,这句话不仅可以用在生活理想上,还可以用在照顾孩子上,就比如孩子的肚脐突然发炎,可能大家会忽略掉,认为不严重,只是自然难现象,也有些人会觉得很严重,于是急匆匆的将孩子送进医院,其实,
肚脐发炎常见于出生一个月内的新生儿,过了这段时间,孩子的肚脐基本就很少感染了,如果有渗液、流分泌物的表现,多半是“脐茸”或脐部肉芽肿。当然,脐疝在早产的孩子中也比较常见,
其实,不用过多干预它,孩子的身体在半岁前能慢慢恢复正常,那么,今天就来详细说说肚脐发炎的事。
(一)病理
脐炎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于出生一个月内的新生儿,症状表现有:肚脐周围皮肤红肿,局部流黄色分泌物,闻上去有点臭味。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刘海燕教授表示,新生儿之所以容易发生脐炎,和护理不当有很大的关系。出院后,不少新妈妈不敢碰孩子的肚脐,索性用“脐贴”贴住它,
长时间不清洁也不敞开通风,因为潮湿温暖的环境最容易滋生细菌,所以没几天宝宝的肚脐就发炎了。还有一些妈妈为了清胎毒,将含有中药成分的护脐带包裹住宝宝的肚脐。
“这种东西据说比较贵,但为了孩子好,家长也照买不误。像这样捂住肚脐不清理也不管,24小时细菌就会在局部大量繁殖,造成感染。”另外,广东人家里有时会用艾叶灰、田七粉等中药浸泡的水给婴儿洗肚脐,不但会刺激伤口,
导致伤口不容易愈合,而且中药洗液并非无菌的,也会增加局部感染的机会。
指导:刘海燕说,新生儿肚脐的护理很简单,每天用浓度为3%双氧水或75%的酒精清洗脐部2次,让它通风干燥,一般7-10天就能自然结痂、脱脐。
在此之前,未长好的肚脐并非完全不能碰水,偶尔沾了一点水,用干净的毛巾擦干,再用双氧水或酒精消毒即可。如果要把宝宝泡在水里洗澡,可以临时使用防水“脐贴”,但洗完后要立刻把“脐贴”撕掉,并在肚脐周围消毒,然后通风干燥。实在不放心的家长,也可以每天把宝宝带回医院,请护士帮忙消毒。
(二)相关病征
“脐茸”或脐部肉芽肿出生超过1个月的宝宝,脐部始终有一些分泌物,还伴随反复瘙痒的,要考虑“脐茸”或脐部肉芽肿。
“它们是同一种疾病,‘脐茸’不一定局部肿起来,而脐部肉芽肿顾名思义是在肚脐那边有个突起。”刘海燕表示,
肚脐结扎后正常是血管内膜向里收缩,但有些孩子因为个体差异的缘故,肚脐结扎后血管内膜外翻,反复有分泌物,逐渐就形成了慢性炎症,甚至长出肉芽肿。
指导:可以在医院进行一个小手术,用硝酸银烧掉外翻的血管内膜或肉芽肿,再局部消毒干燥。这个手术不需要麻醉,
医生亦会小心保护肚脐周围的正常皮肤,在术中会贴上人造皮肤,只露出需要手术的部位。若此后仍然不好,必须做手术切除。术中患儿要全身麻醉,并收住病房观察。刘海燕表示,涉及到动刀的手术,建议等宝宝三个月以后做安全一点。术后护理和新生儿断脐后的护理一样,7-10天伤口就会愈合,一般不需要拆线。
(三)脐疝
脐疝肚脐往外突出称为“脐疝”。小婴儿是腹式呼吸,若腹壁肌肉发育不好,肚子胀气,或排气排便排尿时用力,就容易形成脐疝。脐疝多半见于早产儿。
指导:有些医生会用大块的胶布贴住脐疝,使其回复到正常的位置。刘海燕认为,如此“强制性”干预对孩子呼吸和消化系统均会造成不利影响,也会损伤肚脐周围皮肤,
引起湿疹等皮肤疾病。“对于脐疝,即使不管它,六个月之前孩子百分百都会长好。家长如果多给孩子做腹部抚触,或让孩子多做爬行运动,脐疝的恢复还会更快。”刘海燕表示,宝宝平躺的时候多,肠内容物受重力影响往往是下坠而不是上突,因此,脐疝不会长期存在,就算有脐疝也不会
(四)孩子肚脐眼怎么洗?
肚脐比腹部其他地方皮肤与腹腔内联系要更紧密。所以洗的方法不当,会对腹腔内的内脏(主要是小肠)造成刺激,引起消化系统的不适,也就是肚子痛。
所以,肚脐眼里的泥不是不能洗,而是应该保持清洁。但洗肚脐的方法比较讲究,不能像搓澡挖鼻涕那样用力,而是应该用棉签一类较软的东西沾上浴液,“点到为止”的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