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健康中国,既要靠医疗卫生服务的“小处方”,更要靠社会整体联动的“大处方”。
现代意义上的“健康”是一种整体健康观,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无病即健康”概念,而是赋予了极其深刻的时代内涵。它不仅指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既有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等身体健康问题,又有社会适应、环境健康、道德健康等。
健康問题涉及面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结论,影响健康主要因素中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占60%、环境因素占17%、生物学因素占15%,医疗卫生服务仅占8%。可以看出,在影响健康的4方面因素中,除行为和生活方式占主导地位外,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起着重要作用。过去粗放型的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环境污染、土壤变质、水质不安全等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带来身心健康损害、健康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等一系列问题。
要破解健康治理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必须加快转变健康领域发展方式和发展模式。健康事业的发展,贵在理念先行,然后付诸行动。这要求我们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过程中创新健康事业发展理念。
树立大健康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树立大健康理念,这是由健康中国战略和健康事业自身特点所决定的。仅从政府履行公共健康职能来说,健康就不只是卫健部门一家的事,而涉及卫健、环保、体育等职能部门,宏观经济、交通、农业、教育、住房、就业等部门制定的政策都会对人民健康产生深刻影响。
为此,要在全社会加快树立大健康发展理念、大健康意识,形成大健康环境氛围,推动大健康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在工作中既不能把健康仅理解为医疗卫生和看病治病,又不能就卫生抓卫生、就健康抓健康,必须跳出卫生小圈子,紧抓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等重点环节,加快健康资源布局和优化配置,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这样才能不负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初衷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