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偷光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名文不识大户人家,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韩愈刻苦读书”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古代名人刻苦读书的故事,具体内容如下: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据史料记载,他非常刻苦读书,甚至为此曾流放之地。
有一次,韩愈在读书时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因为天气太冷了,书页上一层一层结成了冰。但即便如此,韩愈仍然没有放弃,而是硬着头皮继续读了下去,直到天明才停止了阅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刻苦读书,才能获取到真正的知识和智慧。韩愈在冰天雪地的条件下依然坚持阅读,就是因为他坚信只有不断自我超越,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学者,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备受推崇的学者之一。这个故事一直被引用,来警示人们要有刻苦读书的精神。
凿壁借光、悬梁刺股、萤囊映雪
㈠凿壁借光【成语故事】西汉宰相匡衡从小因为家贫,没有条件进学堂,他白天为藏书很多的文不识家干活,晚上没钱买灯油,就只好在土墙上凿一个洞,借隔壁的灯光来读书,甚至到有书的人家去免费帮工换取书本,他刻苦学习终于在汉元帝时期当上太子少傅。
㈡悬梁刺股【成语故事】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
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奋图强努力读书。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㈢囊萤映雪【成语故事】
孙康家里很贫穷,买不起灯油。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光。他发现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御史大夫。
关于这个问题,成语:刻苦耐劳
故事:据传,古代名人孔子年轻时曾经四处游学,受到了许多名师的教导。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他想要更深入地学习,于是他决定去一个偏远的山区,寻找一位名为老聃的隐士学习。
孔子一路跋涉,终于到了老聃所在的山区。老聃见他诚心求学,便收他为徒。孔子每天早上都会起床,到山上去砍柴,晚上则坐在老聃身旁,听他讲解道家的经典。他每天都刻苦耐劳地学习,不停地问问题,直到深夜才回到自己的小屋。在老聃的指导下,孔子不断地精进自己的学问,最终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刻苦耐劳,才能够取得真正的成就。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只有勤奋努力,才能够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