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老师在开场时便指出,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如同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物理系数学系的学生必读的著作。它包罗万象的内容,细致入微的阐述,是可以给大学生带来深刻的思考的。
谈到哲学,曹老师便讲到了亚里士多德。这位古希腊的大哲学家,大科学家在他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协助下,广泛地阅读了各地的书籍,成为了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进而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著作:《Andronicus of Rhodes》。编辑将其分为物理学“physics”和形而上学“metaphysics”两部分。而形而上学,正是哲学的雏形。而后,康德著《三大批判》,正式确立了哲学这门学科。
说起哲学的发展,曹老师娓娓道来其曲折的历程。在亚里士多德他们的那个时代,甚至有人认为:“诗歌,形而上学和政治是三种骗人的把戏!”哲学之不被重视可见一斑。那是一个讲究神明崇拜,个人崇拜的地方,同样也不适合科学的生长。然而随着岁月的变迁,时代的发展,这一情况逐渐有所改变。曹老师通过引用若干句经典的名言形象可感地说明了这一变化。譬如欧几里得:“神是几何学家。”譬如莱布尼兹:“When god sings to himself, he sings algebra.”譬如拉普拉斯对拿破仑“您的书中为什么没有上帝”的问题的回答:“我不需要这个假设。”譬如伽利略:“自然之书是用数学写成的。”哲学发展到今天,曹老师激动地强调,“今天是技术高于神话的时代,科学可以为哲学提供判据了!”
讲述了哲学与科学发展的大背景后,曹老师开始了对罗素及其著作《西方哲学史》的介绍。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195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西方哲学史》全书共3卷,全面地介绍了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到20世纪中叶四方哲学的发展过程。第1卷讲的是古代哲学的产生与发展。第2卷讲到天主教哲学从兴起到壮大,最后衰落的历史。第3卷主要讲述近代哲学的发展过程。从文艺复兴时期到科学的兴盛期,再到19世纪思潮的猛烈涌动。作者最后提出了逻辑分析哲学。
基于这些基本的认识,曹老师着重强调了书中讲到的因果律,时间延迟以及刺激-响应。曹老师认为,因果律的重要性自不必说,正是时间延迟使人类认识到等待的必要,进而产生了种植农作物的意愿,产生了农业。而刺激-响应无疑是线性代数以及光学等学科的产生的重要思想基础。
曹老师还提到了佛教的哲学思想,“生如芥子有须弥,心似微尘藏大千。”令人惊奇的是,现代的科学研究表明,微观尺度下的物理学规律和宏观尺度下的居然是吻合的!这对于“须弥纳于芥子”的完美诠释不禁让人感受到哲学与数理的精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