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序言
很早以前,我至少看过几篇《伊索寓言》,但浅尝辄止,似乎觉得就那么回事,早就过目而忘了。最近在读意大利人维柯著、中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译的《新科学》,在文学方面主要涉及荷马史诗,也有几句话涉及伊索,所以就重读了一些书,并写下这篇读书笔记。
关于维柯,据介绍,他是十七至十八世纪人,从初读《新科学》来看,好多头衔都可以适合他,比如语言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法学家,宗教学者,神话学者,哲学家,美学家,等等,算是一个头等的大学者不为过。
关于伊索,众知他是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古希腊社会的一个奴隶,富有智慧,会讲寓言故事,其中含有哲理,直到现在,看了都会觉得又好玩又有益,能给人开窍。据研究,伊索寓言并非仅出一人之口,在伊索之前之后都有人讲述这样的寓言,当然,其中必以伊索最著名,所以人们把这类作品都归到他的名下。这些寓言,除了流传下来的,还有许多湮没了的。目前中国出的伊索寓言集里含有四百个左右的故事。我们会发现不同出版社出的文字不一样,好在内容大意还是差不多的。
中国古代也盛行讲寓言故事,《庄子》最为著名;寓言故事在《山海经》、《韩非子》这些著作中也有很多,有的寓言后来被概括成一个简洁易记的成语,显示了汉语言的魅力,解释开来就还原为一篇寓言故事,似乎给复述这个故事的人们提供了创造的空间,而不受拘泥,比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等,是一笔丰富深厚的文学遗产。当我们谈《伊索寓言》时,就自然想到了众多的中国古代寓言及其成语,有着自己的民族特点和思想文化内涵。
从我粗略所见的国内两个版本中国人所作的《序言》看,学者就《伊索寓言》给我们的讲说,有两个层面,一个是从外部讲进去,即从古代世界史文化史等方面,观照《伊索寓言》的内容意义及其地位,比较深广,这实际上就是沿着维柯开辟的路往前走,另一个是从内部讲出来,主要从作品本身的内容来作考察,也结合古代世界史的情况来作适当说明,这较为靠近,总之都是有内有外、内外结合的,这样力求准确认识《伊索寓言》的内容含义。
研究和阐释有所不同,随着意识和方法的不同,对同一则寓言的阐释,就可能不同,人们会不断发现其中新的意义。比方说,正如学者指出的,伊索寓言里“狼来了”的故事,过去人们一般认为这是说明撒谎骗人、自食其果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