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代之英”是周文王。
2、周文王姬昌(约前1152年―约前1056年),姬姓,名昌,岐周(今陕西岐山县)人。周朝奠定者,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周武王之父。又称周侯、西伯、姬伯,周原甲骨文作周方伯。
原为商朝的诸侯,封西伯。能敬老慈少,礼贤下士。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年夜夫等人皆先后投奔。商纣残虐,他知而叹惋,被囚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北)。经闳夭等人赂纣得释,献洛西之地,请纣废炮烙之刑。归周后,评断虞(今山西平陆北)、芮(今山西芮城)两国争讼,得诸侯拥戴,于是伐犬戎、密须(今甘肃灵台西),灭崇国(今陕西户县东),树破丰邑(今陕西长安沣河西),并迁都于此,进而伐邘国(今河南焦作西),灭黎国(今山西长治西南),诸侯归者日众,《论语·泰伯》称其“三分世界有其二,以服事殷”。即位的第四十四年,文王受命、称王、改元。
周文王五十年(约前1056年),驾崩,享寿九十七岁,葬于毕原(西周王陵位于今陕西岐山县凤凰山南麓)。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自称为姬昌后辈,追尊周文王为鼻祖文皇帝。姬昌(约前1152年―约前1056年),姬姓,名昌,岐周(今陕西岐山县)人。周朝奠定者,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周武王之父。又称周侯、西伯、姬伯,周原甲骨文作周方伯。
3、原为商朝的诸侯,封西伯。能敬老慈少,礼贤下士。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年夜夫等人皆先后投奔。商纣残虐,他知而叹惋,被囚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北)。经闳夭等人赂纣得释,献洛西之地,请纣废炮烙之刑。归周后,评断虞(今山西平陆北)、芮(今山西芮城)两国争讼,得诸侯拥戴,于是伐犬戎、密须(今甘肃灵台西),灭崇国(今陕西户县东),树破丰邑(今陕西长安沣河西),并迁都于此,进而伐邘国(今河南焦作西),灭黎国(今山西长治西南),诸侯归者日众,《论语·泰伯》称其“三分世界有其二,以服事殷”。即位的第四十四年,文王受命、称王、改元。
4、周文王五十年(约前1056年),驾崩,享寿九十七岁,葬于毕原(西周王陵位于今陕西岐山县凤凰山南麓)。
5、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自称为姬昌后辈,追尊周文王为鼻祖文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