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姓的来源
一、寻根溯祖
周宣王公元前806年封小弟姬友于郑(陕西省华县东,居棫林,徙拾),史称郑桓公。郑国公元前769年东迁新郑,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盘踞,郑人奔于陈、宋间,以原国名为氏,就得郑氏。
二、迁移分布
郑氏最早的发源地在河南东部及山东、安徽等地间。秦时,19世孙郑袭迁司州河南洛阳。27世孙郑其举族迁回开封(位于开封城东开封县朱仙镇古城村)。秦汉以后,郑姓已迁入附近地区,重要以今山东、安徽、陕西、山西等境为其分布的重要地区。其后29世孙郑宾居山东高密。31世孙郑众之子安世搬家咸阳。因汉武帝令"强宗大年夜族,不得聚居",有24世孙南迁至浙江会稽山阴。郑姓放肆南迁始于"永嘉之乱"之时。西晋永嘉二年,"华夏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为郑姓。播迁至海内,始于清。
【堂号】
“博经堂”跟“通德堂”:都与东汉有名经学家郑玄有关。郑玄博览群经,多少千人从远方来拜他为师。西汉时代的读书人多数专治一经,郑玄却单独力主博通。史称郑玄深受北海相孔融敬佩,特地在其故乡高密县设破一个“郑公乡”,又扩建他的门闾以通车马,称之为“通德门”。
“安远堂”:汉宣帝时,郑吉为侍郎,当时外侮屡屡来犯,郑吉克服了车师,使日逐投降。于是皇帝提他当司马。为了西方国境的保险,又派他为西域都护,封安远侯。
【郡望】
荥阳郡:三国时置郡,治地点荥阳县,下辖包含开封在内八县。荥阳郑氏最早的居住地是开封县,即明河汉南开封县朱仙镇古城村一带。
洛 阳:我国古都之一。汉、魏故城在今洛阳市白马寺东汉水北岸;隋、唐故城在汉城西18里。
高密郡:西汉时置郡,治地点高密。相称今山东高密一带。
雍 州:东汉时置郡,治地点长安。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治地点狄道。
南阳郡:战国秦置郡,治地点宛县。
王姓的来源
一、姓氏来源
1、出自姬姓。周灵王的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被废为明日平易近,搬家到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殖生息。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为“王家”,延用成姓。另有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其后辈子孙因故散居京兆、河间一带,以本为王族之故,自称为王姓。后代沿袭未改,渐成大年夜姓。另有周平王太孙赤出走晋国,其子孙为纪念其身份改姓王。另战国末年西周桓公揭之先人,为纪念被秦灭后的原居住地王城,分辨改姓王。
2、出自妫姓,为古帝王虞舜之后,居于北海、陈留一带,因出古君王后嗣,世为王姓。
3、出自子姓,是成汤的先人。殷末,王子比干,为纣王的兄长,因劝谏纣王被杀,葬于汲郡,其子孙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之故,改姓王氏。
4、出自田姓。公元前368年,田跟代替姜姓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传八王,被秦所灭,其子孙被废为明日平易近,其中一支自认为齐国王族,遂以王为姓。
5、出自年纪时魏献子之后。韩、赵、魏三家分晋,各自为王。后业魏亡于秦,其王族避难于各地。因其中有不少支明日子孙为魏国王族,故改姓王。如信陵君魏无忌,避难于泰山,至西汉入朝,被封为兰陵君。其后自谓出自王公权贵之家,易姓王氏。
6、出自燕太子丹之后。西汉末年,王莽篡汉自破,树破新朝称帝。燕太子丹玄孙名嘉,上献符命,为王莽所宠,赐姓王氏,与帝王同姓。历史上因封赐姓王的人还多,其子孙也以王为氏。
7、出自少数平易近族。据《通志.氏族略》称:王姓“出河南者,为可频氏;出冯诩者,为钳耳族;出营州者,本高丽;出安东者,本柯史布。此皆虏姓之王,大年夜致子以王者之后,号曰王氏。”
8、出于自改姓为王氏的。举如南朝梁将王僧辩,本为鲜卑族,姓乌丸氏,后自改姓王;隋代有个王世充,本为西域胡支姓,入华夏后,也自改姓王;五代时人刘去非,本人改名换姓叫王保义,其子孙延袭姓王;满族完颜氏,有的改为王姓;蒙古族耶律氏,也改为王姓。
9、由复姓简化而来。这种情况的王姓较多,据统计至少有14个,即王子、王父、王官、王人、王史、王叔、天孙、王周、成王、威王、五王、西王、小王、乐王。
10、出自元朝王室。成吉思汗六子为回避因夺位惹起的迫害、追杀,逃往华夏。因身为王爷,为表现身份改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