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1)
这首诗讲的是彝族的火把节。
燕衔稻草做新窝,鲤跃溪流点碧波。
江外彝家跳乐作,竹楼月下对山歌。
滇西胜景名声远,火海人山映月城。
民俗相邀全世界,狂欢之夜醉燃情。
八方四面涌人潮,韵律悠扬上九霄。
如醉如痴群起舞,夜空竞放百芳娇。
高擎火把笃虔诚,烈焰熊熊映碧空。
避鬼驱邪心愿寄,祈求五谷稔丰登。
山舞火蹈携光彩,天落星斗满人间。
奔月嫦娥今下凡,燃放激情齐狂欢。
古今中外融一体,四方宾客心相连。
禽兽生灵迎大典,名扬中外拓新篇。
遥看彝族火把节,时代腾飞天地变。
关于彝族的古诗
《惜牡丹花二首》
唐代:白居易
翰林院北厅花下作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新昌窦给事宅南亭花下作
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这首诗是描写彝族火把节的。
关于彝族的古诗
《箭杆场观罗武踏歌》诗,可能撰写于清乾隆后期。
箭杆场是今云龙县团结乡和关坪乡所辖区域。
罗武属彝族聂苏支系,自称聂苏颇,他称罗武、罗婺、罗倵、佬倵等。
清代以前,罗武男子的服饰,上身多为白色对襟衣,有的外罩白色羊皮褂,下身多为黑色筒裤,戴黑色包头;女子上身多为淡红色右衽上衣,再加绿色褂子,着绣花围腰,裤为淡黑色。
富裕家庭妇女服装的领口、衽边、袖口、褂边、裤口,都有绣花图案。
《箭杆场观罗武踏歌》全诗如下:
踏歌灯火下,白衣杂绿衣。
连环腕相握,旋步作团圆。
阿奴吹短笛,雀跃狎寒威。
曲肩踵其武,往复屡依违。
鸳鸯何放浪,形影不自非。
雄鸣类鸠舌,雌声艳却微。
引吭迭唱和,踯躅忘所归。
细听无佳曲,摭拾应当机。
主人劳其酒,盘飨使充饥。
奄忽鸡鼓翅,棚场已音稀。
撒手如鸟散,困倒卧朝晖。
是真罗武俗,笑观不足讥。
由于传抄等原因,诗中的个别字有差异,如“旋步作团圆”的“作”字,有的记成“看”字;“阿奴吹短笛”的“笛”字,有的记成“律”字;“往复屡依违”的“往”字,有的记成“径”字;“盘飨使充饥”的“飨”字,有的记成“餮”或“飧”字。
评论 (2)
非常感谢您的详细建议!我很喜欢。
不错的回答我认为你可以在仔细的回答一下
分享你的回答
提问者
相关问题
母亲节特惠:花束买一送一
精选花束,为母亲送上最温馨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