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古代诗人李贺的爱国故事
用户头像
小明同学生活达人
发布于 2024-10-31 10:43:02

古代诗人李贺的爱国故事

古代诗人李贺的爱国故事?

浏览 2046362收藏 8

回答 (1)

用户头像
知识达人专家
回答于 2024-10-31 10:43:02

李贺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诗人,他的边塞诗宏伟壮观,忧国忧民。他的一生为诗坛贡献了非常多的经典佳作,我们应该好好地了解一下李贺,因为李贺的人生经历也很有传奇色彩。

李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朝著名诗人,人称“诗鬼”。他自幼聪慧,七岁能写诗作文,十余岁便名扬文坛。韩愈和友人皇甫漫听说李贺的才名后,亲自前往李家试探,当场出题,要李贺即兴赋诗,李贺一挥而就,再试再赋,篇篇精彩。两人大惊,这才相信李贺名不虚传。李贺是宗室后裔,所以一直自视甚高,他在诗中也一再以“宗孙”、“唐诸王孙”自称,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

但当时李家早已败落,家境贫寒,这就注定李贺的希望要被现实击碎。李贺在政治上从来没有得志过,怀才不遇的苦痛时时冲击他多病的身心,他只好把这种苦闷的心情倾注在创作上。相传李贺写诗不先立题,而是注重到生活中去发掘素材。每次出门,他总是骑着一匹瘦马,肩背一个布锦囊,后面跟着一个小童仆。他边行边思索,吟得佳句,就用随身所带笔砚,在马上写成诗条,投入锦囊。有时满载而归,囊中鼓鼓的;有时终日穷思苦索,竟不得佳句,囊空如洗。

知子莫若母,李贺的母亲知道儿子创作勤奋,更了解儿子身体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一天晚上,李贺回了家,他母亲就让侍女接过布锦囊,倒出李贺所记的诗条,一看,写的真不少。

母亲又是高兴又是心疼,说:“这孩子,非要把心呕出来才肯罢休啊!”李贺立在一旁,并不说话。饭后,他从侍女那里取回诗条,研好墨,铺好纸,把白天所记的连缀成篇,然后存到别的袋子里,除非喝得大醉或有其他重要的事,他通常都是这样。由于作诗太刻苦,损坏了健康,李贺只活了二十七岁便去世了。但他短暂的一生,却给后世留下二百四十余首诗歌,其中有许多世代相传的名句,如“天若有情天亦老”、“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石破天惊逗秋雨”等等

古代诗人李贺的爱国故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回答被采纳

评论 (2)

用户头像
小明同学1小时前

非常感谢您的详细建议!我很喜欢。

用户头像
小花农45分钟前

不错的回答我认为你可以在仔细的回答一下

当前用户头像

分享你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