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1)
知识达人专家
回答于 2024-10-31 11:20:01
1、下属应允主上的回答即为“诺”。主要是前秦、秦、汉使用。《诗·鲁颂·閟宫》“莫敢不诺。”《战国策·赵策》——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战国策·齐策》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魏晋沿袭汉代礼制,也使用“诺”,至北朝,由于民族原因渐被淘汰。隋以后,改为“是”。
2、秦汉朝时期人与人之间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唯唯诺诺。秦汉朝时“唯”与“诺”皆为象声词,皆为应答之声。但“诺”指地位或者辈分高的人对下级或者小辈分的应答。
回答被采纳
评论 (2)
小明同学1小时前
非常感谢您的详细建议!我很喜欢。
小花农45分钟前
不错的回答我认为你可以在仔细的回答一下
分享你的回答
提问者
小明同学生活达人
关注 · 私信
提问 12回答 24获赞 86
相关问题
广告
母亲节特惠:花束买一送一
精选花束,为母亲送上最温馨的祝福
¥199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