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俗 >谐音的由来
用户头像
小明同学生活达人
发布于 2024-10-31 12:29:01

谐音的由来

谐音的由来?

浏览 2099709收藏 8

回答 (1)

用户头像
知识达人专家
回答于 2024-10-31 12:29:01

谐音最早源于“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出自《春秋公羊传》。春秋三传中,左传详于记事,公羊传谷梁传详于诂经,即解释经文本义。孔子作书时,正值礼崩乐坏、王纲不振、周室蒙羞,所以孔子常有讳言,“为尊者讳耻,为亲者讳疾,为贤者讳过”是孔子编纂《春秋》的态度和原则。

孔子之后,讳言在口头上发展为讳名,即名讳。历史上这样的案例很多,如:讳秦始皇之名将正月读作“征月”;儒生将孔丘之名读作“区(欧)”;因汉高祖吕后之故将雉改称野鸡;刘秀称帝后秀才改称茂才;唐朝讳帝先祖李虎之名将虎改称大虫;明朝将猪改称为彘或豖;作者的故乡因宋太宗之名由义阳改称信阳······

关于讳名最经典的案例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回答被采纳

评论 (2)

用户头像
小明同学1小时前

非常感谢您的详细建议!我很喜欢。

用户头像
小花农45分钟前

不错的回答我认为你可以在仔细的回答一下

当前用户头像

分享你的回答

提问者

用户头像
小明同学生活达人
关注 · 私信
提问 12回答 24获赞 86
花店促销广告
广告

母亲节特惠:花束买一送一

精选花束,为母亲送上最温馨的祝福

¥199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