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1)
第一因为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经济水平快速发展导致了文学方面一些的变化。
第2个原因可能是社会的思潮发生了变化,教育水平快速提升。
1.
文学主体性的讨论。1984 年到 1987 年,刘再复发表了一系列围绕“人的主体性”来研究文学的论著,引起讨论。有关文学主体性的争论焦点是人的主体性的认识和人的主体性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2.
文化寻根的讨论。文学论争从纯粹的文学作品变化到对纯粹理论的争鸣。文学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显示出强烈的本土意识,出现了“文化寻根”热等,出现了以地域文化为明显标识的作家。如韩少功、李杭育、郑万隆等。
是社会背景的改变。
在改革开放以前的年代,文学创作一直受到政治环境和意识形态的影响,文学创作的内容和风格也单一且保守。
而在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思想观念得以解放,大量先锋思潮涌现出来,这给文学创作带来了新的氛围和标准。
同时,改革开放之后,外来文学著作开始大量引进,翻译工作也得到大力推广,这样就扩大了文学的视野和思路,更具广度、深度和内涵。
因此,1985年前后中国文学创作逐渐从传统文学向现代文学转变,文体和内容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趋势,新生的文学思潮得以迅速兴起和发展。
1985年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又一个转折年头。转折的到来,既有现实主义文学主潮经由回归、深化和走向开放的趋势推动,更直接的催化力量,则来自1985年前后以西方现代主义为思想核心的新潮文学的冲击。所谓“85新潮”,在批评家的笔下被形容为“雪崩式的巨变”,其主要原因在于代表新潮流的现代主义文学向传统现实主义发起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确切地说是“多样化文学的渴求向着单一化的模式的挑战”。
由此造成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空前繁盛和复杂的创新态势,标志着一个文学自觉时代的真正到来。面对文学新潮的冲击,每一个有思想的作家都不可能熟视无睹,他们必然要对中国文学传统和现代主义创作经验及其复杂关系,进行新的深入思考。
对于路遥和陈忠实来说,这也是他们思想最为活跃,最富创新意识的年头。
评论 (2)
非常感谢您的详细建议!我很喜欢。
不错的回答我认为你可以在仔细的回答一下
分享你的回答
提问者
相关问题
母亲节特惠:花束买一送一
精选花束,为母亲送上最温馨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