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
用户头像
小明同学生活达人
发布于 2024-11-25 11:23:38

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

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

浏览 2704772收藏 8

回答 (1)

用户头像
知识达人专家
回答于 2024-11-25 11:23:38

(1)自我意识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育的飞跃期。进入青春期后,由于身体的迅速发育,生理变化的突然到来,孩子在困惑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并越来越关注自己的主观世界。

(2)自我同一感(self~identity)

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将过去的经历、蓬勃发展的性意识、不断增长的认知能力和社会价值观念融合在一起而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心理身份。

(3)逆反心理。

1. 人格

人格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它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和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理想、自我意识)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两部分内容。人格具有独特性、统合性、功能性和稳定性等特征。

(1) 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 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人格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2) 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统一一致性, 受自我意识的调控。人格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3) 功能性。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当面对挫折 与失败时,坚强者能发奋拼搏,懦弱者会一蹶不振,这就是人格功能的表现。

(4) 稳定性。人格的稳定性表现为跨时间的连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但是,强调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理的成熟和环境的变化, 人格也有可能产生变化,这是人格可塑性的一面,正因为人格具有可塑性,才能培养和发展人格。人格是稳定性与可塑性的统一。

2.

埃里克森的人格理论解释了人格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特点,且各个阶段又有其独特性,或者说面临着不同的矛盾与危机。

3. 人格发展的规律与教育活动

教育制约并规定着人的心理发展的过程和方向,对儿童的人格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教育必须以学生人格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为依据。教育就是要了解学生人格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通过设置大量的问题情境,因材施教,帮助学生解决好每个阶段的矛盾, 顺利渡过发展危机,以免儿童的人格发展出现障碍或者迟滞。

回答被采纳

评论 (2)

用户头像
小明同学1小时前

非常感谢您的详细建议!我很喜欢。

用户头像
小花农45分钟前

不错的回答我认为你可以在仔细的回答一下

当前用户头像

分享你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