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1)
清朝有几大弊政,其中最为人所诟病的就是满清入关以后推行一系列的民族压迫和征服政策,最有名的就是用所谓“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野蛮手段强迫汉族百姓剃发易服。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汉族人士可以做皇帝,少数民族人士也同样可以君临天下,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最关键的一条就是无论哪族人士当皇帝,都必须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明朝皇帝在位的时候,从来没有用武力逼迫满洲人像汉人那样蓄发戴网巾,而像满清那样用如此残暴的手段强迫一个民族放弃自己传统的发式和服饰,这种暴行不仅在中国历史上,而且在世界历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满清还以大规模的屠杀来镇压敢于反抗的汉族仁人志士,此类暴行充斥于史书之中,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和江阴屠城等只是其中比较有名的屠杀行为。而在任何时代,对平民的野蛮屠杀都是应该受到谴责的恶劣行径。因此,明末清初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为反抗满清的民族压迫和征服政策而进行的反清斗争完全是应该予以肯定的正义行为。就像我们不能因为二战以后德国良好的认罪态度就可以否认纳粹德国的一系列暴行一样,同样也不能由于满族现在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就抹杀当年抗清志士的义举,郑成功、李定国、史可法、张煌言、瞿式耜等民族英雄将永远值得我们后人去怀念。试想一下,如果满清入关时没有强迫汉人剃发易服和推行其他的民族歧视政策,就不会引起如此强烈的反抗,社会生产力就不会遭到很大的破坏,中华大地也就不会有如此多的生灵涂炭了。弊政之二:清朝是一个以满洲贵族为核心的少数民族政权。满清统治者由于本身在人数上处于绝对少数,因此他们不得不联合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的上层分子一起实现对国家的治理,但满洲贵族在联合的同时,对汉族也猜忌防范得厉害,他们采取了许多民族隔阂的手段来防止自己本身被人数上处于绝对优势的汉族融合,例如规定“满汉不得通婚”就是最有名的一条措施。满清的这一做法,无异于逆历史潮流而动,不仅不利于民族团结和融合,反而激化了民族矛盾,与同样是少数民族出身但却积极推进鲜卑民族汉化的北魏孝文帝相比实在是差之千里,给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同时,满清还通过文字狱来扼杀汉族的反抗意识、奴化汉族的民族精神,使得当时的中国思想文化界万马齐喑、毫无生气,大批读书人为了保住自己的脑袋,不得不钻到故纸堆中去钻研迂腐不堪的考据学。弊政之三: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闭关锁国的朝代。清朝统治者中除了康熙之外,其他人对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一概采取排斥的态度,17——19世纪正是西方资产主义大发展的时代,而满清这种自绝于世界的狂妄无知的行为使得中国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大大落后于西方列强。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积贫积弱、饱受东西方列强的蹂躏,蒙受长达百年的屈辱,对此,清朝是要负很大的历史责任的。事情一般都有两面性,所以从许多传统的坏人身上可以看到一些优良的方面。闭关锁国固然是不适应时代发展,并因此加速了清王朝的没落,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有其正面的地方。日本的德川家康也一度采用锁国的方式,因此在明治维新的时候,日本民族对此深恶痛绝,但是对于战乱的日本战国时期末期来说,集权与安定是当时的需求。例如一向睽的起义让当时的日本民不聊生……清朝后期风雨飘摇,内忧外患,国内不时有反清人士,各种教派,有的有理由镇压,有的没理由镇压,有的能镇压,有的却无法镇压。而来自世界各国,目的各不统一,但大都是为了获取高额的利润或者传播自己的教义。而鸦片,则是国外带来的最为罪恶的东西,但是当时他们起初作为商品引入,而且许多是私人与私人,商会与商会之间的行为,国家只能管自己人,却无法管国外人。在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又不能非常强硬,所以只好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方式。另外还有种情况,便是不少国内人士在国外取经回来,采用了许多新的理论奠定自己的基础,有的是无目的的,有的是有目的的,有些人是为了大义,有的则是为了私欲。所以,清王朝也要进行一系列的管制。总之,清政府采用闭关锁国的好处是为了能集中管理,断绝外来不良因素。但是,这样的好处和效果到底有多大呢?其实,清王朝内部机制臃肿,国力衰落,这是最主要的病根,李鸿章的洋务运动发展民族企业还是有意义的,只是太慢了。利用义和团的方式又太激进了。采用殖民地的方式倒是能彼此共好,只是太丢人了。或许这就是大势已去吧。
评论 (2)
非常感谢您的详细建议!我很喜欢。
不错的回答我认为你可以在仔细的回答一下
分享你的回答
提问者
相关问题
母亲节特惠:花束买一送一
精选花束,为母亲送上最温馨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