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1)
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书名有点让人皱眉,但其实这是本相当有趣的书,一点不会让人感觉枯燥。作者托马斯·C·谢林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经济学教授,2005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本书是“当代世界学术名著·经济学系列”之一。得几年前,我看过这套丛书中的《策略思维》,从可读性来说,这两本书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该书通俗易懂,主题是讨论“起因合情合理,结果出人意料”例子,从中引发深刻的经济学思考,而这个起因当中很多就是我们所说的细节。例如,出城的路上发生了交通事故,司机们纷纷减速,只为看一眼道路另一边的车祸现场。结果,为了能看上10秒钟,造成了交通拥堵,每个司机在路上多花了10分钟。以前的观点,交通的拥堵并没有考虑过这样的细节,或者觉得这种细节不是问题的关键。事实可能完全相反,正是这些微观的动机在影响着宏观的行为,或者叫微观的行为影响着宏观的结果。又如,作者应邀去作报告,发现800名听众紧密地集中在从第13排到接近后墙的座位上,而这并不是主办方的安排。作者设想和讨论了6种可能的动机,结果发现,即使大家都愿意坐得比较靠前,但是只要他们微观上都受“不应该坐在第一排”的固定思维的影响,就会出现前面许多排都空荡荡的宏观结果。这本书着重要解答的问题就是:出于一个想法的个人行为,怎么会“突然”变成了宏观上显著行动?本书的写作风格很人性化,都是从一些生活中的日常现象入手,来对微观动机和宏观行为的某方面关系进行分析。走入公众视野的托马斯·谢林早在上世纪50年代的冷战时期,谢林就开始运用战略决策分析方法“博弈论”来研究全球安全问题。他运用博弈论,解释为何在二战之后,美苏聚集了许多核武器却不使用。谢林的理论使得当时的许多军事专家和地缘政治家多了一种“战略武器”。因此,有专家评论谢林的贡献时说,“他让大家知道反制的能力比对抗攻击的能力有用,不确定的反制比确定的有效。”实践证明,谢林的这些理论对解决冲突、避免战争有相当大的贡献。谢林还相信,人具有某种特质,即他们内在比外表反映出来的更愿意合作。由于谢林的理论推广,如今在社会科学、文化等各方面几乎都会用到博弈论。现年84岁的谢林于1951年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后曾在美国哈佛大学的肯尼迪政治学院教学长达20年之久,担任政治经济学教授,并获得退休名誉教授的称号。之后他还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公共政策学院和经济系担任教授,并获得退休名誉教授称号。他教授的课程除包括经济学理论外,还涉及外交、国家安全、核战略以及军控等多方面。谢林的重要著作《冲突的战略》是相关领域中最具有开创性的理论著作之一。他的理论和思想不仅运用在经济学分析中,在外交、军事领域也颇有影响。他的《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和《冲突的战略》在国外出版数年之后,在国内先后出版,后者在推出仅仅一个月后,就登上了学术书的销售排行榜。在这位出色的经济学家的理论框架中,博弈论到底获得了一些什么样的新发展?就让我们追随谢林的脚步,走近这些本来似乎与普通读者拉开了距离的博弈论看一看。“抢凳子游戏”与“公地悲剧”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美国著名经济学家、2005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托马斯·C·谢林教授的《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一书,就是一把这样的钥匙。在人类的行为中,我们常常观察到一些特异的集体性行为,如一个民族聚集为一个国家,或聚集在一个国家的局部地区,如世界各国的唐人街,德国人、意大利人、黑人或拉丁人邻里等的存在。更为常见的日常行为包括男生和男生在一起,女生和女生在一起,社会上关于吃、喝、住、行、用等方面的规范,以及关于人们交往的各种风俗习惯、社会地位与等级的形成。产生这些结果的原因并不相同,甚至是出于完全相反的原因。比如,流行趋势的形成可能是出于从众心理,即为了不使自己看起来和其他人不同。在存在商品短缺时,人们常常看到排队就自动排在后边,而不管销售的是什么商品。在发生金融危机时,人们都去银行挤兑存款,从而造成大量银行破产。有时是因为法不责众,比如大家都违规驾驶或停车时,自己也这样做;或者大家都考试作弊时,自己也作弊。这类问题中的一个特殊例子被作者称为“抢凳子游戏”。如果一个房间中的凳子数少于要坐凳子的人,那么不管这些人如何行为,最后总有一些人没有凳子可坐。这种在物理学上一般被称为“宇称守恒”现象的问题,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扑克游戏、麻将游戏、以及公地问题等。扑克游戏和麻将游戏都是零和游戏,赢家赢的数量和输家输的数量总是相等。在经济学中著名的“公地悲剧”问题说明,一个不能排除其他人使用的公共资源,如公地、公共水源、海洋等,由于其资源总量是有限的,一部分人或全体人的滥用将导致其他人或全体人的使用受到损失。谢林教授利用多种不同的理论在《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中对这些问题予以解释,除了上面提到的“抢凳子游戏”外,还包括“自我证实的均衡”,“临界质量”,“次品”,“加速原理”等。自我证实的均衡模型说明,只要人们能够预期一种结果的实现,那么这种结果就会实现。就象原子的质量集聚到一定的质量(即临界质量)后,就会发生核子爆炸,雨水集聚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洪水,货币集聚到一定程度也可能会发生金融危机。经济学中著名的次品理论说明,如果一个集合中存在次品和非次品,那么这两类产品会自动形成各自的分隔的市场,如旧车和新车市场的分隔。加速原理说明,在人们的分离和融合的过程中,一开始也许分离的速度较慢,但是这一过程会逐渐自我加快,以实现分离的结果。比如说,如果在一个混合居住的居民区中有白人开始搬离,一开始也许搬离的白人较少,甚至不足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随着白人在该居民的减少,更多的白人也许决定快速搬离,从而加速该社区的分离速度。利用以上原理,谢林教授用几章的篇幅分析了各种类型的相关问题,包括人们在衣食住行等行为活动中如何受离散变量如种族、肤色、性别或语言的影响,如何受连续变量如年龄、收入、技艺水平等的影响,以及如何受在将来可能出现的变量如性别选择的影响。为了解释这些广泛的现象,谢林教授对常见的“囚徒困境”模型进行了扩充,得出了一个称为多人“囚徒困境模型”(MPD)。囚徒困境的重要特征是,如果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最优策略选择,最后的结果将是非合作性的占劣均衡,即劣于每个人都选择非最优策略时的合作结果。但是后者并不是一个稳定均衡,而前者的占劣均衡却是一个稳定均衡。所以为了维持囚徒困境博弈中的非稳定均衡,常常需要一定的强制性协议、外部力量的存在,或通过重复博弈以生成有利于合作均衡的形成。这本书值得推荐的理由是各种举例深入浅出、生动而富于想象,充满哲理意味,它能够启迪我们对很多社会问题的广泛思考,特别当每个个人将自己放在集体或社会环境下来考虑的时候。这种考虑对于邻里社区的形成,社会风气的产生和维护,以及众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促进不可或缺。
评论 (2)
非常感谢您的详细建议!我很喜欢。
不错的回答我认为你可以在仔细的回答一下
分享你的回答
提问者
相关问题
母亲节特惠:花束买一送一
精选花束,为母亲送上最温馨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