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1)
2009年1-4月,塔克什肯口岸完成进出口货运量4237吨,其中进口22吨,出口4215吨,分别增长79%、下降76%和增长85%。完成进出口贸易额385.11万美元,其中进口贸易额1.69万美元,出口贸易额383.42万美元,分别增长205%、下降95%和增长308%。主要进口商品为冻鱼,出口商品为钢筋混凝土公路桥涵管、水泥、沥青和机械设备。在2009年前四个月口岸进出口贸易额中青河县外贸企业完成进出口货运量3616.45吨,占口岸货运量的85%以上,而进出口贸易额66.8万美元,仅占口岸贸易额的17%,并且产品比较单一,大多数是资源密集型产品。香港盛大投资集团计划投资4500万元,建设小商品批发、建材于一体的物流园区,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房屋主题已基本完工。香港(蒙古)能源公司计划投资一亿元,新建占地300亩的口岸物流中心、宾馆、学校和医院。 2009年口岸同蒙古国及俄罗斯经济、资源、需求互补等实际,科学合理定位口岸功能及发展方向,以规范口岸今后的建设和管理,加速口岸经济发展。将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实现塔克什肯口岸常年性对外开放,早日实现红山嘴口岸向第三国开放。同时,将旅游、贸易和口岸建设有机结合,通过发展旅游贸易,加快口岸发展,扩大对蒙古的商品出口贸易。塔克什肯其人和以其名命名的口岸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后,塔克什肯口岸成了西北边陲阿勒泰地区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口岸之一咐缺察。现已闻名遐迩。关于塔克什肯地名的由来,中蒙边界的划定时间众说纷纭。某些刊物不顾历史实事妄加释意。甚者写专篇虚构事实,混淆视听。2002年出版的《依持勒部落系谱》一书中第173页毫无根据的歪曲历史事实称依特勒部族的著名雄辩家,塔克什肯因其安家落户于清河县中蒙边界。现其名字成了地名,在世界地图上落下了鼎鼎大名。犹如,2001年度《木拉》杂志,第一期发表合孜尔·阿达加尔一篇文章中描述所谓的历史事件称:在很早以前莫勒克部落的赛买克毕在木尔恩德克可汗时期与科列(大科列)地方的蒙古可汗交涉后,从禾斯哈拉海划定界限。另,对原被蒙古方抢掠去的马匹,在现塔克什肯山头进行谈判。经谈判赛买克毕同意了对方每匹马折变为二岁小马退赔的协定。后来达成协定的地方被称为“塔以克斯肯”(在哈萨克语中有小马协定之地的意思)。后来演变成了塔克什肯。正是无稽之谈。对于这些误传本人在2002年度第六期《木拉》杂志上发表过“还历史予真实”的评论文章。其中已用历史依据论述了赛买克协定是什么时期的事件。即十六世纪的克列可汗的儿子木尔恩德克可汗怎能牵址到在清河与蒙古可汗划界线。在这就不再赘述,直戴了当,言归正传。那么现塔克什肯口岸是什么时候被定为边境口岸的呢?我认为有必要把这段历史从科布多一阿勒泰分治以前开始讲述为宜。据历史记载1902年科布多与阿勒泰直属北京。由科布多与阿勒泰参赞大臣管辖。办事处驻科布多。1903年科布多与阿勒泰一带分为“巴容噶尔、准噶尔”也就是“右翼、左翼”两个区域来管制。属右翼一带的部族有马米贝子掌管。属右翼的有科布多两个吾库尔岱部族和清河。富蕴两个吾库尔岱部族,共四个吾库岱部族,由切如什部族出身的苏库尔拜,吉合什掌管。实行此权制后,苛捐杂税增多,劳苦大众不堪重负,在喀刺乌斯满带领下广大牧民纷起抵制,终迫使取缔了该管辖制度,由科布多与阿勒泰办事长官即大巨帕勒塔王掌管,从此帕勒塔王驻承化寺(今阿勒泰市)统管阿科区域。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满清王朝衰落崩溃。1912年沙皇俄国策划外蒙军占领科布多,此时科布多活佛达木、加木萨辅哗变,向科烈吾拉斯台办事处宣布独立、成立所谓科布多可汗蒙古园。同时沙俄,外蒙军虎视眈眈威胁着阿勒泰。为抵御外敌侵略行经,从乌鲁木齐由姓马的率兵,从伊犁姓魏的带兵出发,合并有两千人,及时赶到承化才保住了阿勒泰。这一次事件后,北京政府和沙俄使馆于1913年签订了《对中俄原界约的补充协定》即割让科布多归外蒙古的不平等条约。从此科布多分离了阿勒泰地区,隶属外蒙。阿勒泰扮雀直属中央政府。1918年北洋政府决定阿勒泰改为新疆省管辖。从乌市委派周学道尹,实行地衡茄、县行政机制。1926年清河设治局,县址驻于布勒根河畔。当时阿勒泰东北方边境由哈那皮亚贝子负责。有一个营的兵执行边防巡逻。没有固定的边防哨所。在从后的1929年-1933年查干郭勒边界的科克玉依有马大人率领边防士兵守卫。1933年东干骚乱,四月初承化行政长魏镇国率部逃走。承化被呼称“总指挥”的东干马如龙掌管。这时马大人驻扎的查干郭勒科克玉依由葛子马来亚带领的20来名东干占领。并欺压当地牧民。1934年夏热甫汗督统获悉后,立即派兵,由沙买多拉、叶斯克加依带30名兵力,其中就有名叫塔克什肯的战士,赶抵查干郭勒。葛子马来亚一伙逃往北塔山。他们在查干郭勒守边一直到1935年。后来领导马买都拉调红山嘴哨所,由热斯别克、胡斯别克接替。我国阿勒泰以北,1936年以前因没有正式边界线界标。科布多与阿勒泰之间多次发生边境冲突。外蒙军侵入到塔克什肯山头以北的木恩吉克山头,制造边境争端。1936年4月外蒙有300名士兵到边境喀喇巴什克,强迫在吾什库勒、喀喇巴什克、喀腾敖包等地的青格勒牧民反迁,并将布勒根边防战士哈马太、于斯甫江、塔克什肯等抓走做人质。当时布勒跟边防站只有35名战士,无法与他们对抗。边防站领导热斯别克(哈巴河人)、居塔、别尕岱(哈巴河人)向承化派人通报,要求救援。夏热甫汗当即出兵支援。援兵到后,在首领居马尔特带领下也抓获外蒙9个人(居马尔特1942年死于盛世才狱中。妻小1956年迁居苏联)。并在喀喇巴什克托列部落的古牧地支起毡房,邀请蒙方对话谈判。蒙方应邀由巴特索仁达尔合带五人来。阿方代表由夏热甫汗指派承化警察局局长居马尔特和居塔、赛依特等三人去参加。谈判进行到第三天双方争论非常激烈,形不成共同意见。阿方代表作为历史依据提出,1929年在马依恒塔斯因边境争端发生武装冲突。外蒙军与我方守边的马大人的士兵发生交火。在这场交战中马大人的士兵打死俄罗斯士兵班克扎尼和蒙古兵头领沙拉达尔合,尸体留在我国领土里。后作为标志性物证埋葬在边界线什力克的等事实,据理力争。最终蒙方服输,经打电报请示蒙古国主席索依巴森同意调和。归还了被蒙军侵占的乌什力克、喀喇巴什克、喀腾敖包等地,谈判第五天双方边界线基本确定。双方交换了被抓人员,握手和好。谈判中青格勒本地人加合斯拜始终担任通事。此人精通蒙古语,有一定的文化。协定由参加谈判的警察局局长居马尔特起草。用蒙、哈两种文字准备。参加谈判的双方人员签名。从此这条国界线正式成了中蒙边界线。1962年两国对边界专门勘查做了个别调整。但主要还是以上述的协定为准建立了国界界标。1936年4月把布勒根河上游边界的山坡(现塔克什肯口岸)定为哨所驻址地。有战士塔克什肯、江丕依斯和阿合太等轮流站哨。当地人见塔克什肯常年坚持在这站哨。就把有这座哨所的山坡称谓“塔克什肯坡”。2002年《法制杂志》第五期由那波挺所译的哈文版发表陈卫红一篇文章中提到:塔克什肯是一名哈萨克族战士,1938年以前就同一群战士一起守防布勒根河口。当年冬天特别冷,气温降到零下45℃,他守卫祖国领土服役多年,常带领其他边防战士克服边界线上的种种困难,不怕天寒地冻,每次都能圆满完成守边任务。他去世以后,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劳,把这块地命名为塔克什肯。可以看出,该文章是从海关史记中摘载的,是铁的事实。塔克什肯是何许人也?他是怎么到布勒根边防服役的?原籍在哪?他的后裔和命运又如何呢?其父亲江丕依斯属齐巴尔阿依格尔部落中贺加别尔根家族人。膝下有7个儿子:马德拜、马合什、沙德克、塔克什肯、哈布多拉、阿依达汗、沙都。塔克什肯排行老四。于1912年生于哈巴河河谷地带喀喇吾特克勒。1983年在木垒县包斯坦乡去世。1934年夏热甫汗在哈巴河招兵。阔克乃台吉管辖的齐巴阿依格尔部落当兵的有:马哈太·齐巴尔,扎合木·沙亚,胡散·阿合买提,赛依提·阿合木,依西·马买吐拉和顶替堂兄当兵的塔克什肯。是年四月在买买吐拉·叶斯克拜(1896年—1981年)带领下抵达青河县查干郭勒乡布勒根哨所服役。1936年-1937年同塔克什肯一起守边的居塔·别格岱(1905年-1993年)在1986年的一次记述中称:青河县布勒根哨所的人员轮流换防多少次,但就是塔克什肯未动。为此在1937年还授予勋章一枚。1941年伊始,哨所领导买买多拉、居马尔特、热斯别克等先后被盛世才逮捕入狱。哨所无人问津。当时情境越发激起了青河县人民对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反抗情绪。在哨所服役的塔克什肯与当地居民巴勒塔拜的女儿江恩勒结婚,已成家立业。而且参加了反对国民党暴政的游击战争。1944年2月27日,蒙古国领袖索依巴勒森,人民军将军多尔吉到布勒根边界马依塔斯,为援助起义人民,同乌斯满签订有关条约。为支援富蕴、青河人民的解放斗争。用车运来大量的轻重武器弹药。堆在布勒根边界露地。周围拉了铁丝网,上盖帆布。由塔克什肯在内的一个班的兵守护着。塔克什肯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不分昼夜,尽责尽力完成交办的任务,1946年授予“忠诚”勋章一枚。1947年秋天,乌斯满背叛“三区”革命,投到国民党怀抱。将青河县牧民群众裹胁迁往哈密、巴里坤,塔克什肯随公婆家迁移到木垒县定居下来,无力搬回哈巴河原籍。塔克什肯膝下有女儿:再尼什·库勒巴克,长子吐合塔吾拜,次子哈木扎,孙子有哈帕尔。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中塔克什肯也受到了冲击。遗憾的是在守卫国土立功授予的勋章在“文革”中别人抄去丢失。落实政策后,他想着原籍哈巴河,多么想回来看望一次故乡。但是命运未能使他如愿以偿。80年代初,谢世而去,享年70岁。作为多年守边战士塔克什肯的见证,人们以他名字命名这块边境土地。90年代初成为向外开放的口岸,现已变成塔克什肯小镇。这位为守国土献青春,立汗马功劳的爱国战士只限于呼其名而已吗?这使人有几许歉意感,国泰民安的今天,作为子孙,为不忘过去,感慨之余使人产生企盼有关领导能否在其服役的边境为其立个纪念碑,以安慰其在天之灵和教育后人的思缕。作者:哈巴河县信访局退休干部:艾别 ·哈力白山泽(撒拉族)
评论 (2)
非常感谢您的详细建议!我很喜欢。
不错的回答我认为你可以在仔细的回答一下
分享你的回答
提问者
相关问题
母亲节特惠:花束买一送一
精选花束,为母亲送上最温馨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