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1)
知识达人专家
回答于 2024-12-03 20:10:48
明清时期的海禁和闭关锁国,只开广州十三行,少量官方贸易,海外贸易并不繁华.海上贸易只要瓷器为主,陆上贸易以丝绸为主,明朝中期,从西欧到亚洲的航线以开通.正德、嘉靖年间,国内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沿海各地的官僚地主、富商大贾对开放海外贸易的要求也就更加强烈起来;另一方面,由于欧洲殖民国家先后侵入南洋,使南洋各国对中国的“朝贡贸易”不能继续保持,明统治者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也日益感到有开放“海禁”的必要.特别是东南沿海一带的“倭寇”已被戚继光等所击败,消除了使明王朝采取闭关政策厉行海禁的主要因素,因而在隆庆年间(公元一五六七——一五七二年)逐渐开放“海禁”,准许私人进行海外贸易活动.“海禁”一开,“五方之贾,熙熙水国,刳艅艎,分市东西路,其捆载珍奇,故异物不足述,而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公私并赖” ,使得明代后期的对外贸易有较多的发展.清初,为了镇压东南沿海地区汉族人民的反清斗争,实行严格的“海禁”,不许下海交易.违禁者不论官民,一律处斩,货物入官.顺治十八年(公元一六六一年),颁布“迁海令”,强迫东南沿海各省的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片板不准下海”.这不仅造成了沿海人民的许多惨剧,也使得明末开放“海禁”以来发展了的海外贸易关系一度中断. 望采纳
回答被采纳
评论 (2)
小明同学1小时前
非常感谢您的详细建议!我很喜欢。
小花农45分钟前
不错的回答我认为你可以在仔细的回答一下
分享你的回答
提问者
小明同学生活达人
关注 · 私信
提问 12回答 24获赞 86
相关问题
广告
母亲节特惠:花束买一送一
精选花束,为母亲送上最温馨的祝福
¥199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