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1)
按照基础框架下的规划,整个大校场发展区西起大明路,东至绕城公路,北到外秦淮河,运粮河。围合成一个近似梯形的区域,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规划常驻人口为15万人。共分为“一带、二核、三区”。
“一带”是指保留原2800米左右的机场跑道,建设成为国内罕见的,拥有大面积绿色开敞空间的公共设施带。主副跑道中间为公共活动区域,类似“城市客厅”和“城市嘉年华”。两侧布置城市大型公共设施,如:博物馆、档案馆、美术馆、音乐厅、体育中心等。
“二核”以及靠近地铁6号线的高端商务办公区域。其中高层建筑主要集中在七桥瓮湿地公园和机场跑道的交接处,重点发展商贸商务业。建筑高度规划设计在200-400米。
“三区”分别是指南部的智慧创意街区、北部的高品质居住区、东部的未来发展区。其中,东部的未来发展区将彻底打通宁杭高速公路、纬七路、绕城公路等多个主要干道,还将运粮河、秦淮河、七桥瓮生态湿地公园等湿地景观全部“包揽”。未来将用于吸引的大型生态、科技型发展项目落户。
需要强调的是,大校场片区的道路规划与河西新城的规划有所不同。将一改“宽马路、疏密度”的“割裂式”道路布局,而是与江北区、南站地区一样,改走“小地块,密路网”的空间布局模式。
总而言之,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房地产开发模式,整个大校场发展区的用地将是住宅、、创意产业、文化创意街区等的混搭,定位是真正意义的产城融合综合区。
在南站-大校场周边区域的内部交通建设上,南京市在2017年就已提出,将落实苜蓿园大街以南段工程,争取2018年建成通车。持续推进红花-机场东南片区、机场跑道片区、大明路沿线、中和桥至七桥瓮沿线以及南站地区市政道路建设,争取2020年全部建设完成。
“风雨后总会见彩虹”。在历经十多年反复论证,方案细化,规划修订后,大校场对于“下一步该怎么走”似乎已经是胸有成竹。所以,才在今年突然“一口气连挂5幅商办、商和住混合及二类居住地块”,准备正式开招“金龟婿”。
坊间传言,未来大校场近250万平方米的纯住宅用地也将陆续上市。或将给南京的土地市场带来大的冲击,同时也给觊觎南京主城优质地段的开发商们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当然,作为南部新城的“两大封面级标杆区域”,由于大校场和南站CBD之间的距离过近,且两者在高端商务地标的规划上有较多重叠性。今后如何避免无序竞争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不管如何,我们还是相信南京城市的决策者们,会从更高的格局上重新审视这一长期被忽略的“珍藏版”区域。而百年大校场在备受呵护下再次起飞,应该指日可待。
评论 (2)
非常感谢您的详细建议!我很喜欢。
不错的回答我认为你可以在仔细的回答一下
分享你的回答
提问者
相关问题
母亲节特惠:花束买一送一
精选花束,为母亲送上最温馨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