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1)
葱汤麦饭两相宜, 葱补丹田麦疗饥。莫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炊时。前天晚上,橘子洲散步,回家时,在地铁站墙上挂着的廉政诗栏中看到这首诗,很是喜欢。诗意通俗易懂,反复咀嚼,尤爱“莫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炊时”两句,真有教人“知足常乐”的意味。把这首诗写在廉政诗栏中,用意不言而喻。▲朱子家训图后来查资料,才发现这首诗背后还有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坚瓠[hù]集》“葱汤麦饭”一则记载说:朱晦庵访婿不遇,其女出葱汤麦饭留之,意谓简亵不安。晦庵题诗云:“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莫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炊时”。说的是朱熹去看望他的女婿,而女婿恰好不在家,女儿留父亲在家里吃饭,因为家里实在是太穷了,只好拿出葱汤麦饭来招待他,父亲难得来一趟,女儿觉得很过意不去。朱熹看出了她这种想法,于是留诗一首“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莫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炊时。”▲朱熹行旅课徒朱熹在当时是何等人物!能把女儿嫁给这个“穷女婿”,足见他有多么看重这个女婿。而这个女婿黄干也终究没有辜负岳父的期望:朱熹在世时,他跟随苦读,“昼夜厉学,更不设榻,倦则微坐一椅,或直达署。”(《崇安县志》)成为门徒中的佼佼者。朝廷斥朱熹提倡的道学为“伪学”时,他仍坚持讲学,始终不渝。朱熹逝世后,他持心守丧三年,不离不弃。他为先师撰写了《朱子行状》,高度赞扬朱熹一生的功绩:“绍道统,立人极,为万世宗师。”后半生为弘扬朱子理学不遗余力。这一切都反应出朱子是多么的识人有术。▲朱熹之像而另一方面,故事中,朱熹用实际行动告诫女儿俭朴度日,知足常乐。也可以看出朱熹身上难能可贵的美德。《宋史·朱熹传》记载他:“家故贫,箪瓢屡空,晏如也。诸生之自远而至者,豆饭藜羹,率与之共。”因此,历代学者都以“朱子固穷”颂扬之(子曰:“君子固穷。”)。尽管高官厚禄,但朱熹还是坚持像颜回、陶渊明那样艰苦朴素的作风,从不奢侈铺张,真有古君子之风!这一切也足以令今天许多骄奢淫逸、纸醉金迷者汗颜。“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莫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炊时。”对啊!“人间有味是清欢”,知足常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朱子葱汤麦饭的故事、他的《简朴诗》、他勤俭朴素的美德,永远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评论 (2)
非常感谢您的详细建议!我很喜欢。
不错的回答我认为你可以在仔细的回答一下
分享你的回答
提问者
相关问题
母亲节特惠:花束买一送一
精选花束,为母亲送上最温馨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