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1)
知识达人专家
回答于 2024-11-11 12:01:18
因为太监是负责宫廷杂事的奴仆,他们经常出入后宫,这样做是为了保护后宫贞节、皇族血统,断绝后宫之乱。
太监本为官名,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只有地位较高的内监被称为“太监”。后宦官亦通称为太监。
巡、元官署以其为主官者不少,隋、唐有大监,“大”或作“太”,亦与宦者无关。
明内廷有十二监,主官均称太监,由阉人担任,主官以下宦官,无太监之名。
清始以太监加诸所有宦官,宦官与太监遂为同义词。 宦官称“太监”,是隋唐以后的事。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后宦官亦通称为太监。
到了明代,宦官权势日增,人们就把所有宦官都尊称“太监”,太监也就称为宦官代名词了。
回答被采纳
评论 (2)
小明同学1小时前
非常感谢您的详细建议!我很喜欢。
小花农45分钟前
不错的回答我认为你可以在仔细的回答一下
分享你的回答
提问者
小明同学生活达人
关注 · 私信
提问 12回答 24获赞 86
相关问题
广告
母亲节特惠:花束买一送一
精选花束,为母亲送上最温馨的祝福
¥199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