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交通 >新蚌埠站的蚌埠火车站的沧桑巨变
用户头像
小明同学生活达人
发布于 2024-12-14 04:24:36

新蚌埠站的蚌埠火车站的沧桑巨变

新蚌埠站的蚌埠火车站的沧桑巨变?

浏览 5706116收藏 8

回答 (1)

用户头像
知识达人专家
回答于 2024-12-14 04:24:36

蚌埠市是安徽省直辖市,位于东经117°、北纬32°57。蚌埠因古代盛产河蚌而得名,有珍珠城的美誉。总面积5917平方公里,总人口323万人,其中市区面积445平方公里,市区人口74万人。兴起于交通,发展于商贸,火车拉来了一座新兴的城市。本世纪初,蚌埠还只是渔村古渡,1911年津浦铁路建成通车后,逐渐发展成为皖重要交通枢纽和皖北商贸重镇。公元1907年,清政府照会英、德两国驻华大使,特派督办大臣袁世凯与英、德银行议订修建津浦铁路事宜,经过5个月的谈判,最终将该路定名为中国国家天津浦口铁路,于1908年1月13日正式签订了天津浦口铁路借款合同。1908年8月,津浦铁路北段,天津--徐州段工程开工。对于渔村古渡蚌埠集,这是个天大的福音。封闭、偏僻、落后的乡村环境和面貌将被击碎。1908年9月,为勘察淮河铁路桥的桥址,英籍总工程师德纪带领一帮西装革履的工程技术人员,踏上了蚌埠这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事实上,德纪为这条铁路选择过桥址,最初也并没到蚌埠集,这条铁路南段,自徐州到浦口,从地理常识出发,应该取直线,过淮河的铁路桥址当选在下游的五河境内,但那里地势低洼,是历史上的水乡泽国。于是,桥址首选淮河中游的临淮镇。然而,临淮镇的地势,也令德纪失望。德纪不得不带着他的工程技术人员继续自临淮关向上寻找,经过勘察、比较,发现距临淮关上游的蚌埠集较为适宜。当然,德纪既不是为了把铁路非要选在蚌埠古渡,更不会把蚌埠集纳入建桥通车的视野,而是看上了遥远的地质年代经过沧桑巨变,大自然赋予淮河南岸蚌埠集的地利条件,可供架设铁桥,经南岸向东南通车。当德纪需要在图纸上最终标出具体铁路桥址时,忽然之间,落日的余辉照射下的一片闪闪发光的珍珠滩,深深地吸引了德纪的目光,蚌水流珠的美丽景色使他的心为之震撼,而蚌埠集以南的那座蚌山,其余脉裸露着伸向淮河的岩石滩,更是令他兴奋不已。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儿,正是理想中架设铁路桥建立桥墩的最佳位置。1909年1月,津浦铁路南段,徐州--浦口段工程开工。蚌埠古渡就此喧腾。淮河的浪花,轻轻地拍打着淮河堤坝。淮河岸边,为建桥运输各种材料的船只,首尾相连,桅杆林立,绵延十里有余;蚌埠集上那条由北向南的老大街,沿街突兀搭起成行成排的工棚,住满了来自河北、河南、唐山、天津等地的建桥筑路工人。建桥伊始,约两万名民工云集蚌埠,使昔日只有500余户人家的蚌埠集一时繁盛起来。蚌埠淮河铁路自清宣统元年(1909年)开工兴建,历时18个月,桥长586.23米,9孔,桥墩8座,计建筑费100万银元。1911年5月15日,津浦铁路蚌埠淮河铁桥、蚌埠火车站相继建成。蚌埠火车站是津浦线上的一等客货运站,遂成皖北地区铁路交通的枢纽。1911年12月7日,津浦铁路全线贯通,通车营运。 蚌埠火车站营运之初,只是几间砖瓦平房和大席棚。建站通车初期,每周仅试运行两趟旅客列车,客运量很少。由于它处在南段徐州至浦口之间,无论南来北往的火车,按那时的车速,当晚只能到达蚌埠,车头需在此添煤加水,旅客下车在此住宿,于是,蚌埠又成了津浦铁路的重要宿站。解放后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客货运量不断增加,1953年旅客发送人数已达55万余人次,货物发送达36万余吨,设施经多次扩建亦得到改善。1953-1958年间,先后新建旅客候车室,用水泥等材料改造旅客站台。1954年该站站线由原来的6条增加至7条,并延长了股道长度。1987年完成旅客发送量409万人、中转换乘123万人,比解放初期增长10倍;货物到达和发送量292万多吨,比解放前增长15倍。1995年,该站有股道24条,总长为35635米,其中到发线9条,调车线4条,其它用途线11条。另有货物线11条,专用线22条。1995年日均接发旅客列车108列,最大旅客集结量6000人,日办理行包3600余件,年旅客发送量359.5万人,货物发送量84.04万吨,旅客到达量431.1万人,货物到达量101.9万吨。

新蚌埠站的蚌埠火车站的沧桑巨变-第1张-交通-答答问

回答被采纳

评论 (2)

用户头像
小明同学1小时前

非常感谢您的详细建议!我很喜欢。

用户头像
小花农45分钟前

不错的回答我认为你可以在仔细的回答一下

当前用户头像

分享你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