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1)
知识达人专家
回答于 2024-12-15 22:55:01
唐初的王爷都有封地,开府后就往封地居住。从唐玄宗起规定诸王例不出阁,都专居住在京城。而事实上,从武属则天时代起,新封的诸王都已经没有前往封地了。按规定,诸王在京城必须是集中居住,因此,诸王府的集中渐渐地形成了一定规模。皇子年幼时居住在宫中,成年封王后,就前往宅地居住。唐开元十三年,于安国寺东修缮大宅,分十院,号为“十王宅”,十王宅由宦官管理。当时居住了庆王琮、忠王(即后来的肃宗)、棣王琰、荣王琬、光王琚、仪王璲、颍王璬、永王璘、延王玢、济王环、鄂王瑶、盛王琦。后来信王瑝、义王玼、寿王瑁、陈王珪、丰王珙、恒王瑱、凉王璿六王又就封,居信于宅内。就有了“十六宅”的称谓。而事实上玄宗朝总共就封的则应该是十九王,但是“十六宅”的称谓就此固定下来,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称呼。玄宗朝之后的历代都依照成例,诸王就封前往十六宅,那里所居住的诸王人数自然不止十六人。玄宗时,诸王所生的诸孙成长后,又置“百孙院”。华清宫的宫侧亦有十王院、百孙院。
回答被采纳
评论 (2)
小明同学1小时前
非常感谢您的详细建议!我很喜欢。
小花农45分钟前
不错的回答我认为你可以在仔细的回答一下
分享你的回答
提问者
小明同学生活达人
关注 · 私信
提问 12回答 24获赞 86
广告
母亲节特惠:花束买一送一
精选花束,为母亲送上最温馨的祝福
¥199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