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1)
包公祠 合肥包公祠的全称为“包孝肃公祠”,是祭祀包拯的专祠。“孝肃”二字,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赐给他的谥号,以评价肯定包公的忠孝一生。 包公墓 出包公祠东行不远,即见河畔高地的绿树丛中掩映着一片红墙黑瓦的古建筑,那就是包拯及其夫人、子孙遗骨迁安重建的墓地——包公墓园。墓园外有神墙围护,内有神道贯通。园区规模宏大,建筑古朴典雅,满园苍松翠柏,地势起落有致,与相距不远的包公祠和相邻的清风阁遥相辉映。 李鸿章故居 李鸿章家族在合肥的房产并不多,这主要是当时合肥不算水码头,交通不便,而李鸿章兄弟六人多常年在外的缘故。1997年前,合肥仅存两处李氏家宅,即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李鸿章故宅和李鸿章侄孙李国蔬(李鹤章孙)住宅,均是较典型的江南清代民居建筑。李鸿章故居西边尚存四进约50间,临街门面过去李府曾用来开当铺,解放后是淮河路百货公司商店,其第三、四进为"回"型二层楼阁,住女眷,故称"小姐楼"或"走马楼"。1999年秋修竣的李鸿章故居共五进1800m2,占地2500m2,内中专室布置李鸿章生平陈列。这条50米的展带分五部分,以较为翔实的资料、实物、图片、模型,客观反映了李鸿章的一生并侧重介绍有关他的乡土资料。 李府享堂 李鸿章享堂位于合肥市合裕路南侧,建于清朝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吴王遗踪 “吴王遗踪”位于合肥城北35公里的长丰县吴山镇内。吴山镇原名吴山庙,据合肥县志记载,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杨行密归葬于此,并建庙(庵),墓基如山,吴山庙因此而得名。由于其文化历史悠久,1995年,“吴王遗踪”被评为“合肥十景”之一。到吴山寻找“吴王遗踪”,可以看到镇东侧的吴王古墓,并参观史料有载“百花公主至爱至孝,建屋为父守灵,死后亦葬于吴王墓不远处”的公主坟。“吴山庙”在“文革”中惨遭破坏,现已重建,香火缭绕,游客不断。修复后的庙宇粉墙黄瓦,金碧辉煌,吴王塑像庄严,碑刻隽秀。镇内还存有百花园遗址,贞节牌坊,吴山庙武装起义纪念碑、纪念馆,叶挺将军旧居等。 明教寺 明教寺原名铁佛寺,系梁武帝时建于教弩台上。唐大历年间(776年前后)又重修扩建,定名明教院,至明代改为明教寺。后毁于战火。清光绪十一年(1886年)太平天国遗老袁宏谟(法名通元上人)云游募化,按原样重建,至今。明教寺现为全国重点寺院,它由佛殿、藏经阁、西厢园三部分组成。殿分正殿和后殿,有佛像三十多尊。大雄宝殿飞檐翘角,风铃叮铛,殿脊高耸一巨大锡葫芦,银光闪耀,直刺云天,显示了我国佛教寺宇威严庄重的建筑特色。寺内钟鼓齐鸣,梵音缭绕,更充满了神奇的宗教色彩。 教弩台 教弩台位于明教寺内,俗称"曹操点将台",在淮河路东段北侧,距淝水,津水和逍遥津都不远。史载,三国鼎立时期,魏主曹操四次到达合肥,临阵指挥,筑此高台教练强弩兵将,以御东吴水军,迄今为止已有1700多年历史。台高4.3米,面积3800m2,略呈正方形。台上有屋上井、听松阁两处古迹。屋上井以超过民房屋脊得名,为当时曹军将士饮水之源。听松阁是曹操"望敌情、运筹帷幄、纳凉休息"之所。周围松拍挺拔,浓荫蔽日。后被誉为庐阳八景之一的""教弩松荫"即此。 吴复墓石雕群 吴复墓石雕群位于肥东县萧圩乡享堂任村。吴复(1321-1383年),字伯起,合肥(今市)人。元未随朱元璋起义,屡建战功,封安陆侯。后战死,归葬于此。朱元璋(明太祖)谕葬。并建有享堂,以任姓平民守之,后任姓繁衍成村,即以"享堂任村"为地名。今享堂已毁,墓冢渐削平,但墓前石刻仍存。现存石雕有武士2人。羊、马、控马人各1对,华表1对,龟石基座1个。整个石雕群均为花岗岩石质,系用整石雕凿而成。雕刻方法简练、粗犷,形象准确,刻工精湛。具有元未明初石刻的特色,为雕刻工艺中之珍品。 刘铭传故居 刘老圩1836年9月7日(清道光十六年七月二十七日)凌晨,刘铭传生于合肥西乡井王四房部(今肥西县南分路乡建设村四房村民组),其家1856年8月被抓捕刘铭传的清兵焚毁,今只存当年屋后月芽塘轮廓及房屋柱基、条石。 中庙 中庙又名"忠庙"、"圣妃庙"。距巢湖市48公里,坐落在巢湖北岸凤凰矾上。居巢县、合肥之中间,故名。矾为一红色砂砾岩半岛,突兀临湖,形如飞凤。庙建于吴赤乌二年(239年),把碧霞元君。相传,三国时期,黎民陷于洪水浩劫之中,巢州太姥预知天机,登上凤凰矾拯救溺水者,后人便建庙以把。现有殿阁为清末所建,三进,四合院,有房70余间,木质结构。此地三面临水,楼台高峙,气势巍峨,有"湖天第一胜境"之誉。游人可登高远眺。明御史储良村有诗:"湖上高楼四面开,夕阳徙倚首重回。气吞吴楚千帆落,影动星河五夜来。"民国37年,后进大院遭受火灾,仅存庙舍24间。庙东侧有清末李鸿章为纪念淮军所建的昭忠相。 文峰塔 文峰塔位于巢湖中的姥山上,系明崇被四年(1631年)庐州知府严汝王圭倡建,甫成四层,因农民起义的战火而辍工。清光绪四年(1878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倡捐,委江苏补用道、庐州人吴境芬续建三层完工。工成,李鸿章题"文光射斗"四个大字,并作《姥山塔碑记》一文刻之于石。塔高七层,51米,133级,系条石青砖结构,层层飞檐走角,八角对着八方,角角装有铜铃,外观雄伟,结构精巧。塔身内外壁、回廊、塔心三部分组成。人入塔内,门梯交错,左拐右旋,如入迷宫。每层塔壁四周或题词,或诗文,或砖雕佛像。七层塔内、藏有两广总督李瀚章题写的"举头近日",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题写的"中流一柱"等25幅匾额和802尊砖雕佛像。 紫蓬山西庐寺 西庐寺有大河五间,中供弥勒佛,左右四大天王像,地藏殿十五间,殿中木塔一座,殿左右十王。塔后一大石,有龙舌,在此迹如人坐。加上大佛殿、后殿、官厅、掸堂、观音堂、二层八卦亭、钟鼓楼、藏经楼、通公塔、望湖楼,等等,真是殿宇恢宏。寺内还收有众多文物:唐代八仙造像、童子童女铜像,宋代大诗人苏东坡遗物一方来砚,清朝皇帝钦赐的玉如意、古鼎、大明宣德炉等世所罕见的古物,堪称名刹加宝刹了。
评论 (2)
非常感谢您的详细建议!我很喜欢。
不错的回答我认为你可以在仔细的回答一下
分享你的回答
提问者
相关问题
母亲节特惠:花束买一送一
精选花束,为母亲送上最温馨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