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32年,孔子依照母亲的意愿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
当时孔子十九岁,经太史推荐在季平子手下作了一个管理仓库的官吏,有了份正式工作和固定收入,可以考虑婚事了。
于是孔子的哥哥伯尼便替他拿了鸡、大雁和小猪、帛锦等聘礼到亓官姑娘家去提亲。亓官儿托伯尼将一块绣有一对金灿灿凤凰的刺绣琴套送于孔子作为爱情的信物。于是便结婚大成。
这样看来孔子与亓官儿,既非青梅竹马,也非两小无猜。他二人的婚姻是典型的包办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关于孔子的妻子,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记载,因此我们无从得知她的相貌品行。作为圣人的妻子大约是那种传统的贤妻良母,她一生为孔子生下一儿一女。正因为如此,人们对孔子以及他的婚姻生活才多有好奇。人们想知道,被誉为圣人的孔子是否同正常人一样也有七情六欲。孔子的子弟子路就曾有过这样的想法,并将它付诸于行动。
一年孔子从齐国回到家乡曲阜。夜间,子路入茅厕小解,回来后见孔子寝室的灯还亮着,子路想,孔子离家几年,常言道:小别如新婚,吾何不借此看看夫子是圣人还是凡人。于是悄悄地走过去,用舌头在窗户上舔一小洞,往里窥去。只见师娘和老师双双坐在床头,师娘依偎在老师怀里,老师用手搂着她,两人正亲热着哩……
子路这一窥,为我们窥出了一个真实的孔子。孔子同样也食人间烟火,也有七情六欲。这样,我们也就能理解孔子为什么会说出“食色者,性也”这样的话来。敢情这圣人哪,也是凡人。
在孔子周游列国的十四年间,亓官儿孤守家园,养儿育女,含辛茹苦,任劳任怨。但是即使是在最孤苦无助的时候,她也没有拖累孔子。她相信她的丈夫终会事业有成。她理解并支持孔子。当年,孔子办杏坛,盖校舍,缺少资金,她便将家传玉镯变卖以支持孔子办学。
公元前485年,鲁哀公十年,孔子夫人亓官氏因积劳成疾逝世,这一年孔子六十七岁。妻子的离世,对孔子打击很大。站在之妻的墓前,孔子行以头触地的稽颡重礼,可见,孔子对妻子是心存感激和内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