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和苏辙。
世人皆知一门三杰,苏洵苏轼苏辙,却对苏轼和苏辙的兄弟情谊知之甚少。事实上,在几十年的人生历程中,苏轼苏辙两兄弟书信往来诗词唱和,可谓手足情深。和鲁迅周作人两兄弟大相径庭的是,苏轼苏辙既是兄弟,更是知己。
苏辙的性格比较沉稳内敛,而苏轼的性格和他的诗一样豪放不羁。不同的性格造就了不同的人生,苏辙的人生简单平静,苏轼的人生却是跌宕起伏。
1079年,苏轼因为发表了对新法不利的言论而被打入监牢,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在入狱期间,苏轼和长子苏迈暗中约定,平时只送肉和蔬菜,如问斩,就送鱼。有一次,苏迈临时有事,就托苏轼的好友给苏轼送饭,苏轼一看,里面有鱼,心想吾命休矣。这时候的苏轼担心会牵连到苏辙,写下了《狱中寄弟子由》。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雨夜独伤神。
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在自己生死都未卜的情况下,苏轼还想着来世仍和苏辙为兄弟。
苏辙得知后,冒死向皇帝写了《为兄轼下狱上书》,“欲乞纳在深宫,以赎兄轼”,言辞恳切,令人动容。苏轼出狱后,受到牵连的苏辙也被贬谪,即便这样,苏辙依然来为兄长送行。
1091年,苏轼被高太后召回朝中,这时的苏辙也在朝中任尚书右丞,考虑到朝中无处不在的政敌,为了不牵连弟弟苏辙,苏轼请求回避,请求皇上让他到地方上任职。苏辙听说后,连上四道奏折,乞求外任。
1093年,苏轼被贬至惠州,临行前,他把妻儿家小托付给苏辙。当时,苏辙的经济条件并不好,但是他依然担负起重托,为苏轼排忧解难。
王朝云曾说苏轼是“一肚皮的不合时宜”,而苏辙一生似乎都在说“你尽管不合时宜,其余的交给我”。
那首流传千古的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正是苏轼写给弟弟苏辙的。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去世前因为见不着苏辙而悲痛万分,当苏辙接到兄长去世的消息时“号乎不闻,泣血至地”,可见悲痛之极。
十年后,苏辙作古,临终前交代后人:把自己藏在哥哥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