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一世纪90年代初,我去听一老教师上课,快上课前,那位老教师忽然发现个别男学生穿着拖鞋正走进教室,这位老教师当即指斥道:“你们穿拖鞋来上课,像话吗?回去换去!不换,不要来上课!”可惜的是,过去将近20年,现在校园内穿着拖鞋、拿着书本、朝上课教室“潇洒”走去的学生已非是少数,至少可以说有了一个“小部分”的概念,有了愈“演”愈烈之势。
我到几所大学任过教,发现所到的大学都存在这样的现象。现在的情况是:不仅有男生穿拖鞋上课,而且少数女生也穿拖鞋去上课。拖鞋的带子,有一字型的,也有人字型的。我曾对个别女生说:“你们怎么穿着拖鞋来上课呢?”她们“理直气壮”地说:“这是凉拖,不是拖鞋!”笔者孤陋寡闻,跟不上潮流,不知道“凉拖不是拖鞋”,但我毕竟是学中文出身的,我知道“凉拖”的中心词素是“拖”,亦即“拖鞋”的简称,怎么“凉拖”就不是“拖鞋”呢? 学校美育中讲,学生来上课,衣必整洁,教室环境必须干净。这是个最起码的常识。有的电影院、戏院门口还有类似“衣着不整洁者不得入内”的字样,何况是我们神圣的课堂教学场所呢?不少学生讲究个性解放,讲究自由,他(她)认为自己穿拖鞋上课就是一种个性化的表现。岂不知个性解放、讲究自由也总是有个度的问题、分寸的问题!试想,如果我们做教师的也穿着拖鞋来上课,那教室就乱套了,岂不成了纳凉、聊天的地方? 许多事实证明:比文凭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技能,比技能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素质。说“细节决定成败”,这里所说的“细节”就不是一般的细节,而是对全局、对整体性质有决定性影响的细节。你如果穿着拖鞋去面试,行吗?估计你也不会;既然你觉得面试不能穿着拖鞋,为什么天热的季节要穿着拖鞋去上课?你就没有考虑到,你这种形象会给任课教师留下不好的印象吗? (人民网-教育频道 为扬州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