谥号
冉闵被追谥为“武悼天王”也颇有神奇色彩,这个谥号不是他的子孙后代给他的,因为他的子孙或是下落不明,或是被杀,“武悼天王”是冉闵的敌人鲜卑国主慕容儁送给他的,也正是慕容儁终结了冉闵的一生。冉闵(320年-352年6月1日),字永曾,小名棘奴。
谥号是始创于中国周朝时期的一种制度,最早是帝王独有,用于评价已去世的帝王的一生功过。换言之只有已去世的帝王才有谥号,仍在世的帝王是不上谥号的。秦朝建立后,由于秦始皇认为自己死后,群臣评价自己的一生功过是对自己的大不敬,所以废除了谥号制度。。
孝:五宗安之曰孝;慈惠爱亲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协时肇享曰孝;大虑行节曰孝;慈惠爱民曰孝;慈爱忘劳曰孝;从命不违曰孝;善事父母曰孝;遵义安仁曰孝;几谏不倦曰孝;姻睦其党曰孝;博于备养曰孝;敬慎所安曰孝;尊仁爱义曰孝;能养能恭曰孝;干蛊用誉曰孝。
古时忠臣良将死后,皇帝感其功绩,均赐谥号,厚待子嗣。谥号也不是随意而定,他是依据该将的性格、行事、功绩及在帝王心中的评价而定是很有讲究的。如三国时期魏有谥号:忠、贞、壮、元、敬、景、肃、穆、愍、靖、成、恭、厉、威、刚等。 今天这篇只讲魏国。
朱珪(1731—1807年),字石君,号南崖,晚号盘陀老人。与其兄朱筠,时称“二朱”。萧山蜀山街道越寨村,后迁黄阁河村。随父朱文炳由萧山侨居北京大兴县,故入籍顺天府。乾隆十二年(1747年),17岁殿试为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侍读学士。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谥号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一说名潜,字元亮。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在百度的知道里查噻、 N多、。
庙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年号 皇陵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1616年~1626年 天命 福陵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1627年~1643年 天聪/ 崇德 昭陵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1644年~1661年 顺治 孝陵清圣祖;爱新觉罗玄。
光绪皇后是孝定景皇后隆裕,谥号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隆裕(1868年2月3日—1913年2月22日),叶赫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名静芬。小名喜子,慈禧之弟副都统叶赫那拉·桂祥之女,是光绪的表姐。光绪十四年(1888年)被慈禧太。
谥号真的没有什么高低之分,只有褒贬之分。具体是怎样也不一一累述。主要是对人物平生中肯的评价罢了,《明会典》记载最早出现了谥号固定的排序。以“文”字为第一字的谥号,等级最高的是“文正”,其次是“文贞”,正、贞之后,依次与“文”搭配的字为成、忠。
兴献王朱祐杬,谥号“献”。即使出生在帝王世家,本来作为一名普通的藩王注定要被历史遗忘的,之所以我们能够记住他的名字,完全要归功于他有一个当皇帝的儿子。这个人就是朱厚熜,朱祐杬的第二个儿子,也就是明世宗,明朝的第十一位皇帝。。
1、建文皇帝的谥号惠皇帝是黄彦清所加。2、建文为明朝第二个皇帝惠宗朱允炆的年号(1399年-1402年),前后共四年。明成祖朱棣在靖难之役成功后废除建文年号,改建文四年(1402年)为洪武三十五年。明神宗在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下。
“穆”是古代帝王诸侯死后的谥号,是“布德执义,中情见貌”的意思(贤良、和气之意)。据《元和姓纂》所载,春秋时,宋国有国君宋宣王,他死后由其弟和继位,执政九年,临死时遗诏传位给宋宣王的儿子与夷,而让自己的儿子离开宋国,到郑国去做事。和死后,。
爱新觉罗.弘历(名字):高宗(庙号)、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谥号)。。。。
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算是盖棺定论吧。象文、 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好字眼,惠帝都是些平庸的,如汉惠帝、晋惠帝都是 没什么能力的,质帝、冲帝、少帝往往是幼年即位而且早死的,厉、灵、炀都含有否定的意。
古代,评价一个人物的是非功过,往往不是只言片语就能叙述清楚。比如千古一帝秦始皇,其功绩和过错,不仅难以给出定论,也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所以,古人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选择用谥号来进行概括。总的来说,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
所谓谥号,就是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算是盖棺定论。像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褒谥,惠帝都是些平庸的,如汉惠帝、晋惠帝都是没什么能力的,质帝、冲帝、少帝(后人称呼,不是正式的谥号)往往是幼年即位而且早死的,。
简是谥号的一种,先秦时的谥号以用一个字为常,也有用两三个字的。用一个字的如:秦穆公、晋文公;用两三个字的如魏安簧王、赵孝成王、卫睿圣武公等。《逸周书·谥法解第五十四》:壹德不解曰简,平易不疵曰简。属美谥,有德而不懈,平和而无瑕可谥之。。
根据《逸周书·谥法解》,谥号神的意思如下:神:民无能名曰神;壹民无为曰神;安仁立政曰神;物妙无方曰神;圣不可知曰神;阴阳不测曰神;治民无为曰神;应变远方、不疾而速曰神;能妙万物曰神;道化宜民曰神;显仁藏用曰神;则天广运曰神。神算得上是个。
1、赵匡胤,庙号太祖,谥号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在位时间960年—976年。2、赵光义,庙号太宗,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在位时间976年—997年。3、赵恒,庙号真宗,谥号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
1、明朝皇帝谥号:朱高炽的谥号是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朱瞻基的谥号是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天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朱祁镇的谥号是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朱祁钰的谥号是恭仁康定景皇帝/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于建兴十二年(234年)病。
1、欧阳修和苏轼二人在历史上是具有相似之处,之所以定谥号为文忠”,那是因为他们俩明于道德,见于文章,博览群书,著书立言,文章卓然自成一家。2、按《谥法》道德博闻曰文”,自然谥文”;而且两人性格上正直,心诚洞达,明白无所欺隐;不肯曲意顺。
清高宗第二任皇后那拉氏没有谥号皇后那拉氏(别名那拉皇后,1718年3月11日-1766年8月19日),满洲正黄旗人,一等承恩公、佐领那尔布之女,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后。皇后那拉氏于雍正十二年嫁于宝亲王为侧福晋,在乾隆十五年被册立为皇后,为乾。
帝号包括谥号、庙号、年号和尊号。庙号、谥号为最高统治者死后追加的称号,是后人及后世对亡帝的称呼。自西汉至隋朝的皇帝多称谥号。自唐朝至元朝的皇帝多称庙号。年号,为最高统治者为纪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对明、清两朝皇帝多以年号为称。尊号,为皇帝。
“文”字为第一字的谥号,等级最高的是“文正”,其次是“文贞”。其次次与“文”搭配的字是成、忠、端、定、简、懿、肃、毅、宪、庄、敬、裕、节、义、靖、穆、昭、恪、恭、襄、清、修、康、洁、敏、达、通、介、安、烈、和。与此同例,与“武”字搭配组。
文官的谥号以“文”开头,谥号只有一个“文”字的最高,然后便是以文开头的两个字。比如:文正、文忠、文恭、文成、文端、文恪、文襄、文顺等等。但两字的谥号也有高下之分,以明朝为例:文——正(“文正”是第一谥),贞(唐只有“贞”无“正”,宋为。
在满清王朝近300年的统治时间里一共只有八位大臣死后获得文正的谥号,他们分别是: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汤斌。他是河南睢州(今河南)人,出生于1627年,是康熙年间著名的政治家和理学家。汤斌生前所担任过。
“文”文臣一般以“文”字为第一字的谥号,搭配的字有正、贞、成、忠、端、定、简、懿、肃、毅、宪、庄、敬、裕、节、义、靖、穆、昭、恪、恭、襄、清、修、康、洁、敏、达、通、介、安、烈、和。“武”武将一般以“武”为第一字的谥号,搭配的字有宁、。
末帝李睍(?―1227年),西夏神宗李遵顼之孙,西夏献宗李德旺之侄,清平郡王之子,西夏最后一位皇帝。公元1227年春,蒙古军进围都城中兴府,李睍坚守半年后,因城中粮食用尽,军民大批得病,又遭强烈地震,城中宫室都被震塌,只得于农历六月向成吉思。
乾隆的谥号为:“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其中“纯”字为庙谥,不计在22个字之内。清帝中,只有皇太极的谥号特殊,第四个字没有用“运”字,用的是“国”字,此为特例。清朝皇后的谥号也是有规律的,第一个字都用“孝”字。
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载(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武则天(624年-705年),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
恭字属于上谥法,在谥号中排第22。 《明会典》记载,以“文”字为第一字的谥号,等级最高的是“文正”,其次是“文贞”,正、贞之后,依次与“文”搭配的字为成、忠、献、端、定、简、懿、肃、毅、宪、庄、敬、裕、节、义、靖、穆、昭、恪、恭、襄、清、修。
安史之乱时哥舒翰被安禄山俘虏,后安庆绪杀安禄山,登基为帝,不久,败于唐军而逃,将哥舒翰杀害。唐代宗赠太尉,谥曰武愍。谥号中,武当然是因为哥舒翰是武将,愍主要表达同情,属于中谥,一般来说,“在国逢难曰愍,佐国逢难曰愍。”表示此人因公殉职,所。
谥法解里徽:元德充美曰徽。而有徽这个谥号的只有宋徽宗,但他实在配不上这个谥号。赵佶,北宋第八位皇帝。历史上有名的昏君。宋徽宗在位期间,追求奢靡,政治腐败,任用奸佞,外交不力,导致民不聊生,起义不断,亲手断送了北宋王朝。靖康之变,被金国俘虏,。
明朝以孝治天下,故而皇后的谥号中都有一个“孝”字,而慈这个字是朱元璋为马皇后精挑细选的,何为慈,《谥法》有云“爱民如子曰慈”,《说文》有云“慈,爱也”,仅从这两个解释就不难发现朱元璋的用心,在他的心中,马皇后不仅是他的一生挚爱,也真正做到了。
1、慈禧谥号: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2、慈禧,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3、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
文正高。《明会典》记载,以“文”字为第一字的谥号,等级最高的是“文正”,其次是“文贞”。正、贞之后,依次与“文”搭配的字为成、忠、献、端、定、简、懿、肃、毅、宪、庄、敬、裕、节、义、靖、穆、昭、恪、恭、襄、清、修、康、洁、敏、达、通、介、安。
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姓爱新觉罗氏,讳努尔哈齐。——努尔哈赤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讳皇太极。——皇太极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讳福临。
因为乾隆帝的谥号实在太长,所以简称“纯”。乾隆帝谥号全称为: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
明思宗朱由检年号“崇祯”,谥号守道敬俭宽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明崇祯皇帝即明思宗,名朱由检(公元1610-1644年),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他一方面勤俭自律、清心寡欲、励精图治,试图重现明皇朝当年辉煌景象;另一方面,他疑心重重,频繁。
因为朱元璋对常遇春更加亲近所以给常遇春的谥号比给徐达的高。不过在朱元璋的心中,他对常遇春其实更加亲近,他虽然和徐达常遇春都是亲家,但是常遇春的女儿却嫁给了朱元璋的长子朱标,而徐达的女儿嫁给了朱棣。并且在常遇春暴毙后,朱元璋悲痛欲绝,写了一。
1、陶渊明,私谥靖节。2、陶渊明生于公元365年,卒于公元427年,东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3、谥号是在我国古代,统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的称号,如“武”帝,“哀”公等。古代帝王、诸侯、。
显祖宣皇后,喜塔腊氏,都督阿古女。太祖孝慈高皇后,纳喇氏,叶赫部长杨吉砮女。慈昭宪敬顺仁徽懿德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大妃,纳喇氏,乌喇贝勒满泰女。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太宗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莽古思女。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
王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魏元帝景元二年(261年),王基去世,时年七十二,获赠司空,谥号为景。王基(190年-261年),字伯舆,东莱郡曲城县(今山东省招远市)人。三国时期魏国将领,追封北海太守王豹的儿子。王基文武兼备,才德过人。东汉。
夏商时代的王没有谥号,往往直呼其名,他们的称呼多数用干支,例如太甲、孔甲、盘庚、帝辛,这究竟是排行还是出生年份,现在也众说纷纭,我们还是不要去管他。谥号是周朝开始有的,但周文王、周武王不是谥号,是自称,昭王穆王开始才是谥号。所谓谥号,就是。
根据死者的生平事迹表达褒贬之意,所谓“劝善戒恶”。1、其中有褒扬的,比如,民无能名曰神(如宋神宗),经天纬地曰文(如汉文帝),克定祸乱曰武(如汉武帝),博闻多能曰宪(如唐宪宗),等等;2、有批评的,比如,乱而不损曰灵(如周灵王),好。
清朝谥号文件的大致不少,有王士祯、希福、陈元龙、魏廷珍、王引之等。王士祯(1634年9月17日-1711年6月26日),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清初诗人、文学家、诗词理论家。
1、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谥号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一说名潜,字元亮。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2、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
明代左光斗算得上是谥号忠毅最出名的大臣。左光斗,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 进士及第,授 中书舍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被举任为浙江道 监察御史。 之后历官 左佥都御史、直隶屯田事、大理寺左寺丞。天启五年(1625年)三月十九日,。
1、明太祖朱元璋年号“洪武”,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南京明孝陵。2、明惠帝朱允炆年号“建文”,谥号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清朝乾隆元年上谥号为恭闵惠皇帝,后世有人以其年号而称建文帝。。
一、努尔哈赤1、庙号:清太祖。2、谥号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二、皇太极1、庙号:清太宗。2、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三、福临1、庙号:清世祖。2。
唐高宗谥号天皇大帝。贞观二年(628年)六月庚寅,李治出生于长安东宫的丽正殿。贞观五年(631年),被封为晋王。贞观七年(633年),不到任所而接受并州都督之职。李治幼而聪慧,端庄安详,宽厚仁慈,和睦兄弟。开始由著作郎萧德言教授《孝。
皇帝称号从秦始皇帝开始,秦始皇帝认为臣子不能议论皇帝,因此废除周朝的谥法,自称始皇帝,让其子孙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千世万世以至于无穷。。
谥号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上谥,如文、武、景、宣、庄、明等;平谥,如惠、质、冲、平等;下谥,如炀、厉、幽、灵、桓、荒等。每个王朝的开国之君,为了感恩祖上,一般会追封自己的祖父、父亲或其他亲人为皇帝,给他一个皇帝的名号。什么样的皇帝会被。
天下平定礼法恢复后,儒学士大夫们就不能坐视皇帝带头践踏礼法,建武十九年(43)正月,张纯、朱浮上书请除四亲庙的奏议。要求刘秀陛下依据宗法制度的“为人后者为人子”原则,撤消亲生高祖父以下的四亲庙,以西汉皇帝大宗替代。。
谥号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谥号是指人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始于西周,曾广泛通行于汉字文化圈。评价一个人物的是非功过,往往不是只言片语就能叙述清楚,古人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选择用谥号来进行概。
1、谥号是指人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始于西周,曾广泛通行于汉字文化圈。评价一个人物的是非功过,往往不是只言片语就能叙述清楚,古人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选择用谥号来进行概括。总的来说,古代历史上的皇。
谥号是皇帝死后对皇帝一生功过的一个总结。一般皇帝的谥号由礼官或者朝廷重臣议定。王侯将相的谥号一般是由皇上赐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