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百韬
1、黄百韬(1900年9月9日—1948年11月22日),又名黄伯韬,字焕然,号寒玉,原籍广东梅县(今梅州梅江区),生于天津。国民革命军将领。国军陆军中将-追赠二级上将,兵团司令官。曾获授光华宝鼎勋章、青天白日勋章等勋章。2、黄百韬初。
黄百韬死在了自己的手上。在《庆余年》的剧情中,黄百韬为了自己的私欲而不断地算计和谋划,最终导致了自己的失败和死亡。他和朱仙镇的角逐中,不惜伪造证据、陷害他人,并最终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叛乱,结果却被朱仙镇成功平定并处决。可以说,黄百韬的死是。
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围歼黄百韬。他带领兵团在撤退到运河边时,黄百韬兵团非常奇怪地在原地耽搁了几天的宝贵时间,从而被解放军追上并包围。而黄百韬兵团在运河边徘徊不进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没有搭建浮桥。由于没有搭建浮桥,黄百韬兵团近十万大军只能通过一座。
个人认为李弥比黄百韬厉害。因为李弥出身于黄埔军校,而黄百韬出身于杂牌军,其次李弥率领5000多残军进军金三角,击败数万缅甸正规军,而黄百韬在淮海战役中,兵败于碾庄并身亡。。
黄百韬不是黄埔出身,也不是浙江系将领,从排长起步干起,战争中冲锋在前,退却在后,肯吃苦肯卖命。逐步积累军功,官至徐州剿总第7兵团司令。黄百韬军事素养高,战斗大局观强,如果撇开政治信仰的差异,此人可以说是一个合格的军人,也算得上是一个优秀的将。
淮海战役中自杀。当时,黄百韬带着副官和副军长杨廷宴逃出碾庄后,跑到大院上,解放军发动最后攻击的时候,黄百韬换上了士兵的服装,跑了一夜,最后万念俱灰,举枪自戕。黄百韬无论是流弹击毙或是举枪自杀,毕竟还是死了,还是死于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