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度使
官名。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重要地区置总管统兵,旋改称都督,惟朔方仍称总管,边州别置经略使,有屯田州置营田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卷唐纪二十六有载:唐睿宗景云元年(公元710年。
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平卢唐开元七年(719年)置镇,治营州(今辽宁朝阳)。安史之乱期间,平卢反正。上元二年(761年),节度使侯希逸为史朝义部所迫,南迁淄青(青州),从此淄青有平卢之号。 平。
01.河西节度使: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设,掌控兵力7.3万人。此节度使是十大节度使中兵力最强的一个,主要负责突厥和吐蕃。02.河东节度使:唐玄宗712年设,掌控军队为5.5万。也是防御突厥,安禄山为第19任节度使。03.北庭节。
1、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重要地区置总管统兵,即节调度的军事长官,初设时负责管理调度军需的支度使,同时管理屯田的营田使,主管军事、防御外敌,唐朝天宝后,又兼所在道监督州县之采访使,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超过魏晋时期的持节都督,时称“节镇。
1、检校太尉开府仪同三司是南宋的一个荣誉职务,类似于丞相的地位,是武官的最高职务、最高荣誉称号。2、如同其他朝代的太师、太傅、太保之类的荣誉职衔,没有具体的职权; 3、字面上是:“开府”,指以本官名义自置官署、自置僚佐的行为或待遇,“仪。
节度使在各朝的官职也有所改变。官名。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重要地区置总管统兵,旋改称都督,惟朔方仍称总管,边州别置经略使,有屯田州置营田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卷唐纪二十六有载。
节度使是古代官名,唐初沿用隋朝旧制,允许地方屯田屯兵,设立地方军政机构,总管地方的长官就是节度使。唐初在边境设立,至北宋初,解除了节度使兵权,成为一个虚职。都统是古代武职官名,始见于东晋,为统兵将官,唐代沿用,宋辽金时皆为统兵主帅,清朝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