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金:毛主席创建的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民主集中制是最好的社会政治制度!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种政治制度会逐步主导世界政治、社会舞台!!!
今天晚上央视一套电视连续剧巜伟大的转折》主题歌又响起了"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深沉洪亮的主旋律声音,令人激动啊!!!(2019年8月26日)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为何收视率很高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是这部剧的超级追剧迷。白天没时间,晚上我是拿着mp4躲在被子里看完的。
我主要是被里面的学习氛围迷住了,原来学习可以这么有魅力,知识可以这么有魅力。
特别是游学那一部分,毛泽东和萧子升不带分为游历湖南一些地区。其中有一节拜访老学究,开始不让进,写了一首小诗作为敲门砖便让他们进去。
诗曰“翻山越岭至名郡,竹杖草履謁学尊;途见白云去晶海,沾衣晨露浸饿身。”
进门以后又是一番学问交流,于是看茶,留宿一应俱全。充分体现了学习的魅力,知识的魅力。
另外蔡和森一家穷且意坚,让我触动很深。妈妈,哥哥,妹妹在那样贫困,艰苦的环境中依然坚持读书学习。每日在劳动中用背诗来消除疲倦。
有一幕,蔡和森看着别人在食堂浪费窝头,自己的那份给妹妹吃了,于是忍不住去捡起那个窝头的画面让我感触很大。最后校长开全校大会,老师与蔡和森分食捡来的窝头,那一刻让我感受到教育的魅力,老师真可爱,可亲!
他们一群人冒着这大雨爬岳麓山,一起背着应景的诗“手执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他们一群人畅游湘江……
他们一群人相聚岳麓书院……
全剧无时无刻不透露出学习的魅力,那是一种让你向往,感同身受的青春气息和学习快乐。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为何收视率很高
其实,我觉得这部剧本质上是一部青春偶像剧,非常好地借用了伟人故事的形式。
偶像剧里面有的,美丽的校园,青春靓丽的年轻人,热诚的爱情,真挚的情感,这里面都有。但这部剧肯定不像偶像剧那么局限,它探讨了教育,抨击了以出人头地为目的的教育,维护最纯粹的教育,即为国为民,而它使人信服的是,它的例子是革命浪潮中的风流人物,后世都看得到,他们已经挽救了中国,改变了中国,因此以他们的例子弘扬这种价值观就特别有说服力,感染力,特别动人。让人在清新的成分越来越少的教育界,感受到一丝清风的拂面。
而且,领袖们少年时期的读书状态的还原,也特别让人动容,让人在自己浮躁庸碌的大学生活之余敲响警钟,深深地思考。而且,从人物形象的刻画方面来讲,每个人物都很丰满,很真实,很生动,毛泽东有号召力但是偏科,萧子升文雅但是有些小资,蔡和森敦厚但不够激昂,老师们特色鲜明,孔校长会斡旋各种关系,袁吉六古拙但是疼爱学生,杨先生高风亮节,难能可贵的是,这些角色的扮演者特别符合角色的特征和气质。黎锦熙老师真是帅啊,黎氏八骏,就该这个样子。
据说,在这部剧正式开拍之前,演员们都在一起培训,读书,写毛笔字,互相之间以局中人的名字称呼,润之润之的。拍出来之后,演员们确实很有书香气,精气神。这份精神,倒是很有老红楼的余韵。
又及,在剧中,毛老馆的吝啬,汤芗铭的狠辣,真是演的太好了。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为何收视率很高
原因主要有四点。其一,在还原历史、还原细节、还原人物的理念下,再现了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一批风华正茂青年的学习生活。剧中的毛泽东们光着脚丫打球,脱光衣服下河游泳,跟女生学跳舞……通过这些平凡的生活细节,展现了特定历史条件下那群初离乡土的青年,在外部因素和个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逐渐成长的不平凡经历。
其二,剧中的这批年轻人,关心历史,关心时事,自觉把小我与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充满着理想、激情和蓬勃向上的青春活力。这不但容易引起观众联想到自己的“恰同学少年”时期,更容易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燃起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其三,在“教书育人”的主题思想下,塑造了孔昭绥、杨昌济等一批好老师。他们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对今天的教育有很好的启发和参照作用。剧中师生之间的平等与互尊,同学之间的友爱与互助,学校对学生自治的引导与鼓励,对学生意志、体魄磨炼的重视和支持,无不体现出一种先进的办学理念。而反观时下僵硬机械的“应试教育”,怎能不激起人们的感慨和反思呢?
其四,剧本表达了一种催人奋进的价值取向。剧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那批优秀青年,在许多方面都为当今青少年树立了优秀榜样:一是积极向上,珍惜人生的生活态度。剧中,毛泽东提出的“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既得到了同学们的响应,又得到学校和教师们的赞同。二是刻苦求学,努力从中华文明和世界先进文明中汲取营养。剧中的青年学子们,以博览群书为荣,不但熟读经典,而且涉猎广泛。从朝读的自觉成习,到跨校交友、成立读书会;从学生个个能背诵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到集体研读西方哲学经典,此外还有假期的游学拜师、在大街上摆摊代写对联等,无不体现出当时那批“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青年学子的可贵品质。而这些,不正是当代青少年所稀缺和亟待学习的么?青少年的较量,其实就是国家间未来的较量。
《恰同学少年》收视率走高,反映的正是国人对未来的殷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