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发生在中国领土的日俄战争本身就是一个怪诞的事儿。俄国强行霸占东北,清政府无力收回,遂用驱虎吞狼之计,借助日本之力终将俄国赶出中国,中立之举颜面扫地,但借力打力的太极战法还是真正换回了东北的土地。
一、俄日各怀鬼胎让他们选择在别国土地上开撕。
先看看俄国的想法,作为中高纬度国家,沙俄想在中低纬度找到适宜的出海口,清朝是他们首选的目标,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沙俄就趁火打劫夺走了外东北和外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沙俄的目的达成,带来的是国际地位的提升,这是实实在在的实惠,别人要忍,肯定不行。再看看日本,沙俄侵占东北。
四、软弱无能的清政府实际上是利益上的智者。
中学教科书如此定论:这是一场日俄为争夺我国东北权益而进行的一场火并,是典型的“狗咬狗”的战争。而作为最大的受害者,清朝不仅让出东北让两国开战,还“屈辱”地宣布中立,两大列强都不敢得罪,实在是窝囊至极。颜面尽失是不争事实,但国土失而复得也现实存在,从长远计,说清朝丢了面子赢了里子,有一定道理。
1905年9月,日俄缔结《朴茨茅斯条约》,沙俄退出东北,日本势力进入,仗打完了。接下来就是分蛋糕,清朝作为东北的宗主国要求和日本谈,清政府谈判代表为军机大臣兼总理外务大臣奕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大臣瞿鸿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三人,实际谈判代表袁世凯与会办东三省事宜大臣的留美海归唐绍仪。
针对日方提出的《会商大纲十一条》,袁世凯坚守“疆土国权”不能丢的底线,将要求清朝布置行政机关、改变施政方针、非经日本允许不得将东北土地让予别国等有干涉我国内政的条款尽行删除,对要求妥行保全阵亡日本将士坟莹等条款则予以应允,其余条款则提出了异议与修改,并提议增加包括日军撤兵日期在内的七项条款。当然,在坚守“疆土国权”的框架下,清朝也做出了巨大让步,如允许日本在安东、沈阳、营口开辟 “租界”,在鸭绿江右岸采伐木材,对安奉铁路拥有十五年的经营权等。
日本在国力不允许再战的情况下,在英美等国的胁迫下,同意了清朝要求,最终通过“火中取栗”,收回了东北地区约99%的土地,保全了这块面积达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