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姓的來源
一、尋根溯祖
周宣王公元前806年封小弟姬友於鄭(陝西省華縣東,居棫林,徙拾),史稱鄭桓公。鄭國公元前769年東遷新鄭,於公元前375年為韓國所佔據,鄭人奔於陳、宋間,以原國名為氏,就得鄭氏。
二、遷徙分佈
鄭氏最早的發源地在河南東部及山東、安徽等地間。秦時,19世孫鄭襲遷司州河南洛陽。27世孫鄭其舉族遷回開封(位於開封城東開封縣朱仙鎮古城村)。秦漢以後,鄭姓已遷入附近地區,重要以今山東、安徽、陝西、山西等境為其分佈的重要地區。其後29世孫鄭賓居山東高密。31世孫鄭眾之子安世搬家咸陽。因漢武帝令"強宗大年夜族,不得聚居",有24世孫南遷至浙江會稽山陰。鄭姓放肆南遷始於"永嘉之亂"之時。西晉永嘉二年,"華夏板蕩,衣冠始入閩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為鄭姓。播遷至海內,始於清。
【堂號】
「博經堂」跟「通德堂」:都與東漢有名經學家鄭玄有關。鄭玄博覽群經,多少千人從遠方來拜他為師。西漢時代的讀書人多數專治一經,鄭玄卻單獨力主博通。史稱鄭玄深受北海相孔融敬佩,特地在其故鄉高密縣設破一個「鄭公鄉」,又擴建他的門閭以通車馬,稱之為「通德門」。
「安遠堂」:漢宣帝時,鄭吉為侍郎,當時外侮屢屢來犯,鄭吉克服了車師,使日逐投降。於是皇帝提他當司馬。為了西方國境的保險,又派他為西域都護,封安遠侯。
【郡望】
滎陽郡:三國時置郡,治地點滎陽縣,下轄包含開封在內八縣。滎陽鄭氏最早的居住地是開封縣,即明河漢南開封縣朱仙鎮古城村一帶。
洛 陽:我國古都之一。漢、魏故城在今洛陽市白馬寺東漢水北岸;隋、唐故城在漢城西18里。
高密郡:西漢時置郡,治地點高密。相稱今山東高密一帶。
雍 州:東漢時置郡,治地點長安。
隴西郡:戰國時置郡,治地點狄道。
南陽郡:戰國秦置郡,治地點宛縣。
王姓的來源
一、姓氏來源
1、出自姬姓。周靈王的太子姬晉,因直言進諫,被廢為明日平易近,搬家到琅琊(今山東省膠南一帶),世代繁殖生息。因其本為王族,世人稱其為「王家」,延用成姓。另有周文王的第十五子畢公高,其後輩子孫因故散居京兆、河間一帶,以本為王族之故,自稱為王姓。後代沿襲未改,漸成大年夜姓。另有周平王太孫赤出走晉國,其子孫為紀念其身份改姓王。另戰國末年西周桓公揭之先人,為紀念被秦滅後的原居住地王城,分辨改姓王。
2、出自媯姓,為古帝王虞舜之後,居於北海、陳留一帶,因出古君王后裔,世為王姓。
3、出自子姓,是成湯的先人。殷末,王子比干,為紂王的兄長,因勸諫紂王被殺,葬於汲郡,其子孫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之故,改姓王氏。
4、出自田姓。公元前368年,田跟代替姜姓為齊國君主,史稱「田氏代齊」,傳八王,被秦所滅,其子孫被廢為明日平易近,其中一支自認為齊國王族,遂以王為姓。
5、出自年紀時魏獻子之後。韓、趙、魏三家分晉,各自為王。後業魏亡於秦,其王族避難於各地。因其中有不少支明日子孫為魏國王族,故改姓王。如信陵君魏無忌,避難於泰山,至西漢入朝,被封為蘭陵君。其後自謂出自王公權貴之家,易姓王氏。
6、出自燕太子丹之後。西漢末年,王莽篡漢自破,樹破新朝稱帝。燕太子丹玄孫名嘉,上獻符命,為王莽所寵,賜姓王氏,與帝王同姓。歷史上因封賜姓王的人還多,其子孫也以王為氏。
7、出自少數平易近族。據《通志.氏族略》稱:王姓「出河南者,為可頻氏;出馮詡者,為鉗耳族;出營州者,本高麗;出安東者,本柯史布。此皆虜姓之王,大年夜致子以王者之後,號曰王氏。」
8、出於自改姓為王氏的。舉如南朝梁將王僧辯,本為鮮卑族,姓烏丸氏,後自改姓王;隋代有個王世充,本為西域胡支姓,入華夏後,也自改姓王;五代時人劉去非,本人改名換姓叫王保義,其子孫延襲姓王;滿族完顏氏,有的改為王姓;蒙古族耶律氏,也改為王姓。
9、由複姓簡化而來。這種情況的王姓較多,據統計至少有14個,即王子、王父、王官、王人、王史、王叔、天孫、王周、成王、威王、五王、西王、小王、樂王。
10、出自元朝王室。成吉思汗六子為回避因奪位惹起的迫害、追殺,逃往華夏。因身為王爺,為表現身份改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