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昌叛逆
武昌叛逆是指1911年10月10日(農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產生的一場旨在顛覆清朝統治的兵變,也是辛亥革命的開端。
黃花崗叛逆掉敗後,以文學社跟共進會為主的革命黨人決定把目標轉向長江流域,籌備在以武漢為核心的兩湖地區動員一次新的武裝叛逆。
經由過程革命黨人的盡力,終於在1911年(清宣統三年)10月10日成功地動員了存在劃時代意思武昌叛逆。
叛逆的成功,逐步使清朝走向滅亡,並樹破起亞洲第一個平易近主共跟國——中華平易近國,是亞洲跟中國走向平易近主共跟的開端,在中國歷史中存在里程碑意思。
2、袁世凱稱帝
1915年春,袁世凱在英、日帝國主義支撐下,積極籌備改行帝制。8月由總統府美國參謀出面宣布文章聲稱共跟憲政不符合中國國情,宣傳君主制。
之後由袁世凱的翅膀作請願團請求改變國體,10月構成袁記公平易近代表大年夜會,投票表決國體。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發布接收帝位 ,顛覆共跟,復辟帝制,改中華平易近國為「中華帝國」,並命令廢除平易近國紀元,改平易近國五年(1916)為洪憲元年,史稱洪憲帝制。
3、府院之爭
府院之爭指平易近國五年至平易近國六年(1916年至1917年), 以黎元洪為首的總統府集團與以段祺瑞為首的國務院集團之間爭權奪利的鬥爭。
1916年6月袁世凱逝世後,原第一任副總統黎元洪依法繼任大年夜總統,段祺瑞任國務總理,段以北洋正統派領袖自居,依附日本軍閥,控制軍政大年夜權,與黎元洪平起平坐。
先是在國務院秘書長人選成績上,黎元洪跟段祺瑞產生了爭論,最後由徐世昌出面了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要不要參加第一次世界大年夜戰對德國宣戰這個成績上,兩邊鬥爭愈加激烈。
為了達到主戰的目標,段祺瑞將其手下的十多少個督軍叫到北京,構成「督軍團」,對黎元洪施加壓力,但未獲成功。
其後段祺瑞又叫人寫了對德宣戰書要總統蓋章,黎元洪為了停息風雲,勉強在文件上蓋了章。即便如許,段祺瑞仍不滿意,在國會休會探究時,又放肆干涉,終於震動了公憤。
恰在這時,段祺瑞私自向日本借錢一事被揭穿。1917年5月21日,黎元洪瞅準機會在這時命令打消了他的總理職務,段祺瑞憤然離京去津,並且根據常設約法,總統無權打消總理職務,不否定黎的撤職令。
因一方為總統府,一方為國務院,所以它們間的爭鬥被稱為「府院之爭」。
之後黎元洪請督軍團團長張勳於6月14日入京調處。張勳入京後,擁破宣統復辟。變亂為段祺瑞所彈壓,黎元洪於過後辭去總統職,總統改由馮國璋擔負。府院之爭告一段落。
4、五四活動
第一次世界大年夜戰時期,歐洲列強無暇東顧,日本乘機加強對中國的侵犯,嚴重侵害了中國的主權。中國國平易近的反日情感日漸增加。
1919年巴黎跟會上中海外交的掉敗,激發了巨大年夜的五四活動。
1919年5月4日產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老師為主,廣大年夜大年夜眾、市平易近、工販子士等階級獨特參加的。
經由過程請願遊行、請願、停工、暴力對抗當局等多種情勢停止的愛國活動,是中國國平易近徹底的支持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活動,又稱「五四風雷」。
從1918年11月的「公理克服強權」慶典,到次年1月的巴黎集會,短短兩個月時光,事先的中國充分解釋了「自古弱國無交際」的定律,所謂的「公理克服強權」不過是一個美麗的童話。
面對如許屈辱的局面,從5月4日開端,北京的老師紛紛罷課,構造報告、宣傳,隨後天津、上海、廣州、南京、杭州、武漢、濟南的老師、工人也賜與支撐。
五四活動直接影響了中國共產黨的出生跟開展,中國共產黨黨史一般將其定義為「反帝反封建的愛國活動」(注意這裡的「封建」一詞是泛化的封建不雅),並以此活舉措為舊平易近主主義革命跟新平易近主主義革命的分水嶺。
5、直奉戰鬥
直奉戰鬥指北洋軍閥統治時代,直系軍閥跟奉系軍閥在中國南方停止的兩次戰鬥。第一次直系得勝。第二次奉系得勝,直系慘敗,以後直系權勢一蹶不振。北洋當局落入奉系軍閥手中。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鬥奉系掉敗後,於西南圖謀復興。1924年9月3日浙江軍閥產生戰鬥,張作霖於4日收回呼應浙江軍閥盧永祥,斥責曹錕、吳佩孚的通電,向山海關、熱河一帶增兵。
奉軍編為6個軍,張自任總司令,並於15日致電曹錕收回挑釁。17日,曹錕發佈討伐張作霖令,錄用吳佩孚為討逆軍總司令。
此次戰事,直系有25萬兵力,奉系有17萬兵力,兩邊均有海、空軍參戰。開戰後,奉軍先後攻佔朝陽、建平、赤峰、隆化等地。
10月7日,奉軍動員總攻擊,佔領九門天險,於九門口、石門寨、三道關等地鏖戰,兩邊傷亡各10000餘人。
奉軍佔領山海關後,17日進長城,勢如破竹,至灤州張宗昌部,圍剿榆關一帶的直軍。11月3日,奉軍進逼天津,吳佩孚率殘部自塘沽出海南下。戰鬥以直系掉敗告結束。
參考材料來源:收集——大年夜事年表
參考材料來源:收集——府院之爭
參考材料來源:收集——直奉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