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朗節是可能出去遊覽的。
實在明朗節不只僅只能去掃墓,另有很多豐富風趣的風俗。
1、踏青。明朗之時,恰是春回大年夜地,人們乃順水推舟,掃墓之餘亦一家老少在山鄉野間遊樂一番,回家時順手摺多少枝葉芽初綻的柳枝戴在頭上,其喜洋洋。
2、插柳。明朗節是楊柳萌芽抽綠的時光,官方有折柳、戴柳、插柳的風俗。人們踏青時順手摺下多少枝柳條,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編成帽子戴在頭上,也可帶回家插在門楣、屋檐上。插柳的風俗與避免疫病有關。
唐人認為在河幹祭奠時,頭戴柳枝可能擺脫毒蟲的侵害。宋元以後,人們踏青返來,每每在家門口插柳以避免蟲疫。
3、遊樂。明朗節除了上述掃墓祭祖、踏青插柳的風俗之外,另有大年夜量遊樂的風習,千百年來,倍受人們的愛好,如連續至今的牽鉤、放風箏跟盪鞦韆等,也另有曾風行一時,惟今已不復見的射柳跟蹴鞠。
(3)明朗一日游擴大年夜材料:
明朗節,又叫踏青節,在二月與暮春之交,一般是在公曆4月5號前後,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明朗節。
明朗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奠節日之一,是掃墓祭祖的日子。中華平易近族傳統的明朗節大年夜概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經歷史的開展演變,明朗存在極為豐富的外延,各地都開展出了差別風俗,而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
明朗節的稱號與此時景象物侯的特點有關,據西漢時代的《淮南子·地理訓》載:「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乙,則明朗風至」;「明朗風」即清爽清白之風。《歲時百問》則說「萬物生長此時,皆幹凈而清白。故謂之明朗。」
《曆書》:「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明朗,時萬物皆潔齊而明朗,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明朗一到,氣溫降低,大年夜地浮現春跟景明之象,這一季節萬物「棄舊容新」。
明朗節與端午節、春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年夜傳統節日。2006年5月20日,中國文化部申報的明朗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度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