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二月二十一日 走出崇安縣南城門,尋覓乘坐的船。西北面一條溪水從分水關流來,西南面一條溪水從一 溫一 嶺關流來,匯合後流注於縣南,經由過程郡、省而流入大年夜海。船順流而下三十里,見溪邊一座山嶽橫斜,一座山嶽獨破巍峨。我感到驚詫而很注意,那橫斜的就是幔亭峰,巍峨的就是大年夜王峰了。
山嶽南面有一條溪流,向東而流入大年夜溪的,就是武彝溪了。沖佑宮背面依傍山嶽,前臨溪水。我想先到達九曲,然後順溪流探勝歷奇,於是捨棄沖佑宮而不登其門,逆流而進。流水很急,縴夫們赤腳行走於溪流之間以挽船行進。第一曲,左邊是幔亭峰、大年夜王峰,左邊是獅子峰、不雅音岩。
而溪流左邊瀕臨溪水的叫水光石的,下面多少乎遍滿題詩、刻字。二曲的左邊是鐵板幛、筆墨岩,左邊是兜鍪峰、玉女峰。而鐵板幛的旁邊,崖壁陡峭筆破,其間有三個孔穴,作「品」字外形。三曲的左邊是會仙岩,左邊是小藏峰、大年夜藏峰。
原文:
二月二十一日 出崇安南門,覓舟。西北一溪自分水關,西南一溪自一 溫一 嶺關,合注於縣南,通郡、省而人海。順流三十里,見溪邊一峰橫欹,一峰獨聳。余吒而凝視,則欹者幔亭峰,聳者大年夜王峰也。峰南一溪,東向而入大年夜溪者,即武彝溪也。沖佑宮傍峰臨溪。
余欲先抵九曲,然後順流探歷,遂舍宮不登,逆流而進。流甚駛,船夫跣行溪間以挽舟。第一曲,右為幔亭峰、大年夜王峰,左為獅子峰、不雅音岩。
而溪右之瀕水者曰水光石,上題刻殆遍。二曲之右為鐵板嶂、筆墨岩,左為兜鍪峰、玉女峰。而板嶂之旁,崖壁峭破,間有三孔作「品」字狀。三曲右為會仙岩,左為小藏峰、大年夜藏峰。
出處:出自明代徐霞客的《徐霞客紀行》之《游武夷山日記》。
(7)雄涯所一日游擴大年夜材料:
創作背景:
徐霞客的遊歷大年夜致可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始自丁未年(1607年)泛舟太湖、登洞庭山,但因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固然他的母親也鼓勵他,並為他製作遠遊冠,以壯行色,但直到天啟五年(1625),他每次出遊的時光都不會太長,乃至有些年全年家居未出。
比方萬曆三十八年(1610)、三十九年(1611)、四十年(1612)、四十三年(1615)、四十五年(1617)、四十七年(1619)、天啟元年(1621)、二年(1622)都未出遊;泰昌元年(1620)出遊63日;天啟三年(1623)出遊54日。
第二階段則自天啟五年(1625)他母親王孺人去世後直到崇禎十二年(1639),他的遊覽「不計程亦不計年,旅泊岩棲,遊行無礙」,這時期歷游浙、閩、贛、楚、粵西、黔、滇等地。
吳國華為徐霞客作《壙志銘》,說他的遊歷「最奇者,晚年流沙一行,登崑崙天柱,參西番寶貝,往來雞足山中,單裝徒步,行十萬餘里,因得探江河發源,尋三大年夜龍脈」。
徐霞客的遊歷日記,在他本人有生之年並未加以收拾編次。他於崇禎十三年(1640)從雲南回到故家之後,將遊歷所記原稿托給他的家庭教師季夢良收拾。季夢良先是推辭,其後要接收這項任務之時,徐霞客就過世了,這些文稿被徐的友人王忠紉攜去,但此時文稿已有部分喪掉。
未多少,王前去福建任官,僅將原稿略加排序,即交徐霞客之子徐屺帶回。徐屺仍將文稿托給季夢良說:「非吾師不克不及成先君之志也。」於是季夢良「遍搜遺帙,補忠紉之所未補,因地分集,錄成一篇」。
《徐霞客紀行》構成一部完全著作情勢,是季夢良的收拾之功,這也是《徐霞客紀行》的第一個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