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身体当中,有酸性的物质存在,也有碱性的物质存在。如果身体处在健康的状态之下,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往往都是比较平衡的,可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一些朋友的身体出现了酸碱不平衡的情况,那么问题来了,生活中人体酸碱不平衡的症状到底都会有哪些呢?
说明结论,酸碱性食品的区分是有的,酸碱体质的说法不科学,这两者也并无直接关联。
酸碱性体质的概念基于一个常识,那就是人体的血液pH值是7.35-7.45,呈弱碱性,因此推导出碱性体质更好的理论。实际上,人体的血液pH值在正常的新陈代谢下,会通过缓冲溶液的作用确保pH值不会过酸或过碱,无论是酸中毒还是碱中毒都是非常严重的疾病,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大活人不会出现所谓的酸性体质,那也就无所谓碱性体质,这对概念也就没有任何科学意义。
酸碱体质理论盛行的背景是酸碱性食品的划分。酸碱性食品是一个纯粹的学术性概念,就是根据食品燃烧后的灰分溶于水的酸碱性来确定该食品是酸性还是碱性,但燃烧后的灰分与食物消化过程有很大差异,不能说酸性食物消化之后就是酸性的,反之亦然,所以这个概念没有太多的实际应用价值。需要重点提出来的是,灰分呈酸性的食物多数是高硫的食品,这包括了像大蒜、鸡蛋和海鲜类等产品,一些香辛料也是高硫食品,这些食物都是非常健康的食物,这与酸碱体质理论中所谓碱性食物就健康的说法背道而驰。
再者,对各类在微博、朋友圈中流传的一些碱性食物目录观察发现,没有任何一个说法有准确的参数,很多目录的矛盾非常严重,比如什么豆子是酸性,而豆制品是碱性,所以吃豆制品比吃豆子好这样的概念,更多的时候还会推荐某种食物,强调这是强碱性食物,最出众的广告宣传莫过于弱碱性水,所以需要分析,这些流传的段子到底是为了读者的健康还是为了利益。
最后,澄清一个关于酸性体质致癌的学术背景,在科学松鼠有相关文章,当时也曾就此问题调查了很多文献,最终找到相关来源是德国一位科学家发现癌细胞会致酸,明眼人应该可以看出这与酸性体质致癌的因果关系相反,好比说我因为饿了所以吃饭,但如果说我因为吃饭所以饿了就非常荒唐,因此这个概念就很无厘头了。
总之,酸碱性体质的说法说是伪科学已经是很客气的了,我个人认为这根本是反科学,因为伪科学大多是难以证明的命题,未来科技发达了真的有可能转正,反科学理论的创立者大多心术不正,明知自己胡说八道还要拼命去维护所谓的理论,这种理论永远不可能转正,酸碱体质就是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