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雪》是《梨花雪》的续篇。
初读《梨花雪》时,给人以一见惊艳之感。作者绿幽灵以一种温婉清丽的文笔描述了一段凄美哀怨的爱情故事,悲剧性的故事结局让人扼腕长叹,惆怅不已。于是等待《六月雪》,等待一个让心可以平衡,让情有所依托的轮回希望,于是欣欣然走进《六月雪》,竟没去思量作者自始就在题目《六月雪》中埋藏的谶语:六月雪的花语是 ------ 离别。
这是一个关于飘洒在六月里梨花雪的延续,也是一树梨花雪消融在六月里的重复。
且让我试着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解读《六月雪》的片段风情。
一:关于故事情节
《六月雪》讲述的是一段关于前世今生、轮回既往的悲情故事。主角有三:林殊、余音、齐季。
林殊:他的前生叫慎安。
《六月雪》里的林殊有着和《梨花雪》里的慎安一样温润如玉、情深如云的性格。唯一不同之处是《梨花雪》里的慎安受特定的社会身份和兄弟亲情的双重牵制,而《六月雪》里的林殊出身世家,牵制他的改成了自身孱弱的体质和前世的兄弟亲情。
余音:她的前生叫若离。
她也有着和前世一样的阳光性格和款款深情。二世轮回中,唯一几乎毫无改变的唯有她,所以,前世的悲情在今生无计相避也是命中注定的了。
齐季:他的前生叫慎远。
在《梨花雪》里,他是慎安的兄长、当朝的皇上、若离的丈夫。在《六月雪》里,他依旧有和余音青梅竹马的童年,依旧有和余音有情无缘的宿命,不同之处是他的身份成了林殊的下属员工,两人的社会地位在前世今生来了个对换。
佛经上说:彼岸错花开,风过,错花纷飞扬。
好巧,他们三人都躲过了奈何桥上的孟婆汤,走进彼岸花开之地,嗅入曼珠沙华的芳香魔力,记住了前世的纠缠片断,所以有了关于记取、相遇、再相爱、再别离的轮回故事。
作者在《六月雪》里以对梦境内容的不断描述带出了故事的源头和因果,同时参照现实生活分别刻画出余音和齐季的身份关系和社会背景,从而最终带出了第一男主角林殊的出场。
于是,这三个有着角度不同却息息关联梦境的人终在隔世再度重逢了。于是,再一次的恩怨情仇,纠缠不清。
林殊带着清晰的记忆找到了千年的爱人余音;余音也及时醒悟,再次情归林殊;而齐季掩藏起对青梅竹马后的期盼,重新面对前世的手足兄弟。前世,慎远伤害了慎安,今生,齐季选择了祝福。
然而,宿命已定,这三个都有着良善之心,真爱之情的人终究还是逃不脱情深缘浅的结局:林殊早逝,余音孓然,齐季等待。。。。。。
纵观整个故事情节,作者以流畅直白的记叙,浅显易懂的文字描述了一个关于恩怨、关于凄美、关于撼缺的爱情故事。其中林殊和余音的爱情是双向通行的,而齐季对余音的爱情则是单向通行的。
二:关于人物描述
与《梨花雪》相比,在《六月雪》里,作者秉承了一贯委婉细腻的笔风,故笔下之人无一不透着一股温文尔雅之气息,并没有一丝暴力打斗,更没有血腥杀戮,以至于连因拆迁事宜对林殊忿忿不平的陈伯在表达心中不满时的方式也不过仅仅是冷言冷语而已。温婉之气贯通整个小说的所有人物。
首当其冲是主角 ------- 林殊。
作者曾在文中有所交待,林殊之名寓意着祝福:希望得到上天特殊的眷顾。 而小名“安”则取字“平安”的“安”,希望他一生平平安安。其实看过前一部《梨花雪》的朋友都应该想到作者没有说出口的另一层承前启后的意义:林殊的前世叫慎安。一样的一个“安”字表达了作者对这个人物所倾注的一样的心情和爱恋,也暗示了一样的宿命和结局。
《六月雪》里的林殊有一种脱尘之美:多情而又专情,多金却不滥金。他有清贵直傲的性格,俊朗从容的外表,专业精博的学识,丰盈富足的家世。他是淡定的、睿智的、深情的、宽容的。作者似乎把能想象得到的一个男子可以拥有的所有优点都附加在了林殊的身上,而读者可以很轻易的由此窥测到作者心目中完美男子的具体形象。但作者又有现实的一面,她必是同时明了滚滚红尘,雾烟弥漫,这样完美的男子是无法出现在身边真正的现实生活中的,同时,她更无法容忍这样一个青衫浅笑、深情款款的如玉男子终有一天会鹤发鸡皮、手足颤颤地老去,所以她宁可强加给林殊一个虚妄的病理,并借此狠心让林殊最终遗爱而终。
完美原本就是用虚妄着色并出釉的,最让人心动并久久不能忘怀的爱情不是婚姻的结果,而是纯净的起始,而林殊,就是这样被作者永远定格在洁净的完美中了。
再来说说女主角 ------- 余音。
我还是想先猜测一下作者给这个人物取名“余音”的深意。
余音的前世叫“若离”。很难想象一个深受皇族宠爱并贵为格格的女子会有这样一个带有苦难韵意却莫名美丽的名字。也许是暗示了她的出生,也许根本就是作者欲以此框定这个人物的感情归属,简单归纳为四个字,就是:“若即若离”。
她和慎安的凄婉爱情是“若即若离”式的:情永在,心已死;而她对慎远的感情则更悲哀:人犹在,情长绝。若即若离之间是两段因缘相错的纠缠,是千年轮回的因果。
千年后,若离转世为余音 ------- 一个被千年情梦追溯的女子,一个耳边不断回荡着前世相约誓言的女子,余音缭绕间就是她今生生命的意义:
“安,无论将来鲜衣怒马还是青衫落魄,你都有我,我始终陪在你身边。。。。。。”
对余音的描述,作者采用了一种灰姑娘式的角度:孤儿出身、外表清秀、工作认真、自主自立、性格开朗并不拘小节、待人温柔中略显俏皮。可是,不知为何,我一直有这样的一种感觉:作者塑造了余音种种的美好其实还是为了从另一面衬托出林殊的完美 ------- 余音,是为了林殊而存在,是因为林殊而美好。
统观整篇小说里作者关于余音的文字,抱歉,我觉得略显单薄了。特别是小说末期,余音误解林殊移情别恋,一气之下决然出走,最终来到曾经和林殊共游过的泸沽湖边的小城打工度日,以此欲寻求一份忘却的隔离、一份平静的心态,这样的发展感觉有些牵强。试想,以余音敢爱敢作的洒脱,若是真要抛却这段感情,她何必再来这个将会时时提醒她过往深情的地方?爱之切,怨之甚,纵然物是人非事事休,然四年的渺无音讯,一朝再度重逢齐季后,她就这样轻易地跟随着重返了旧地,这样的安排,情节上是否突兀了些?
最后说说“铁三角”中的最后一角 ------- 齐季。
与《梨花雪》里的慎远相比,《六月雪》里的齐季给了我一种惊喜地感觉:这个人物的塑造明显比前者显得丰满有型,如他名字的发音,是个“奇迹”。
《梨花雪》里的慎远有远大的理想和宏远的江山,也有被远离的无奈。这一个“远”字到了《六月雪》中都变成了“奇迹”:
他依旧疼爱余音,但他学会了祝福;
他依旧嫉妒林殊,但他学会了真诚;
他依旧是抱负满满,但正直并自强上进;
他学会了放弃也懂得争取;
他珍惜每一份真情,并以一个男子汉的心胸去包容和面对;
他是《六月雪》里人性的奇迹,他的名字叫 ------- 齐季。
以至于有时候,我甚至会觉得齐季比林殊更容易亲近。
他的存在,使得《六月雪》没有成为一味哀伤凄恻的言情小说,他让人看到了作者塑造人物时多样性的一面,也使得这部小说更显得有血有肉,有张有弛。
美中不足的是偶有细节描述与上部《梨花雪》中略有重复,如齐季借酒浇愁的场景。以作者文字处理的能力,相信换一种表达方式会让齐季的性格形象更显层次。
整篇看下来,不可否认,这样的爱情故事有点俗套,也没有什么深意可言。故事情节略显单薄,社会现实性缺乏。但这并不妨碍整个故事的美丽,犹如一件衣裳,它不是名牌,非大家之手,甚至不是什么正装,只是一件温情的居家之服,让人在静谧放松之际,穿着它,蜷缩在沙发的一角,体味手中香茗的甘苦和清远。毕竟,不同的时刻有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心境需要不同的搭配。一个人不能穿着家居服去参加流光溢彩的盛典,同样也不能穿着晚礼服或西装舒服地上床就寝。而《六月雪》就是这样一个没有什么深刻现实意义,却有一些刹那真切感动的爱情小说。
鲁迅在论《红楼梦》的阅读中,曾有段名言: “一本《红楼梦》,单就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我这样理解这段话: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眼里有不同的内容,有时候不是作者塑造了人物形象,而是读者创造了人物性格。
所以,我的眼里自有我看到的那一束《六月雪》,自有我可以感触到的林殊、余音和齐季,如洁净而含蓄的梨花,远远望去都是皎皎如雪,其实每一朵都自有它所特有的美丽和感动,于情于心,于静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