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假嗓亦名小嗓、二本嗓。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系与真嗓、大嗓、本嗓相对而言。用假嗓发出的声音称假声。发声时,与真嗓相比喉孔缩小,部位抬高,气流变细。假嗓发音的音调较真嗓为高。京剧的旦角、小生的演唱均用假嗓,但二者声音的刚柔力度有所不同。
青衣用假声演唱,小生用真假声 结合的方式演唱。小生所用的假声,跟扮演女性的旦角所用的假声并不一样。如果小生所用的假声跟旦角完全一样的话,那就不对了。小生的唱法虽然也是用假声,但是应该比较刚、劲、宽、亮,听起来声音很清脆,但是并不柔媚,很刚健,却并不粗野。这种唱法和念法,要掌握得恰如其分是很不容易的。所以京剧小生这一行,历来是人才较少的行当。
“京剧小生和京剧旦角都是用小嗓子来塑造人物的,因此我们的先辈为了区别于旦角,
在小嗓的基础上创造了“龙音”、“凤音”、“虎音”。“龙音”即‘龙调’是京剧小
生唱法之源,萧长华老先生说过:“在皮黄戏逐渐形成以及在它开始盛行的时候,小生
的唱腔中有一种称为‘龙调’的唱腔。这种腔是用宽嗓唱的,腔调比较接近老生的腔,
声调非常高亢,有些类似今天‘娃娃生’的唱法①”。所谓“龙音”,唱时像行云流水
般,由于‘龙调’的调门非常高,唱的时候光用宽音是盯不住的,必须以整个胸腔为‘
底座’;气自‘丹田’一蹿而起;“牙关”打开,“内口”张开,这些动作基本上是同
时进行的。“凤音”接近于旦角的音色,但是唱法和劲头不一样。大小嗓掺着用,俞振
飞先生说:“姜妙香先生借鉴旦角的唱腔唱法,贵在‘化得好’。虽说他的[娃娃调]吸
收了许多旦角腔,但都已使之小生化了②”。尽管融入旦角的腔,而唱法仍必须带有阳
刚之美。该拔高的地方就得高耸入云,该出亮音的时候就得响堂。“凤音”唱时流畅委
婉、棱角分明;必须以气带声、声情并茂。要以高亢的情绪带动气息,积极主动地配合
声音的流动。用气息裹住声音,使声音听上去饱满醇厚;丰富充实而情韵不匮,具有立
体感。“虎音”是小生和旦角在唱法上最根本的区别。萧长华老先生说:“小生的唱要
有‘虎音’③”。虎音指的就是刚劲的音,吐字要有力,行腔起落也都要有力,从我个
人的经验角度来说,我认为“膛音”也应该算在“虎音”里面。“膛音”即小嗓的低音
。它是一种来自“胸腔”的共鸣,在低音区把小嗓放宽放亮,使它听上去能和中音区统
一。而“虎音”同样来自“胸腔”,但它始终是贯穿于低音区和中音区,乃至高音区。
唱来气宇轩昂,虎虎生威,当然,更多的是靠气息的支撑。小生的唱必须要有“虎音”
,吐字行腔由始至终都要带刚劲儿。老前辈著名小生徐小香先生唱《监酒令》,大段的
[二黄慢板]、[西皮原版]等,用的就是“虎音”。这些唱腔的结构和格调,几乎和旦
角没有什么区别,但徐小香唱来,犹如虎啸龙吟。由于他唱得好,使人听起来确信是小
生决不误会为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