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1)
知识达人专家
回答于 2024-11-03 11:55:01
在血管闭塞性疾病当中,因为动脉硬化导致的动脉闭塞最为常见。这种疾病往往发生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之上,发病之后患者的血管会出现增生,最终导致血管管壁弹性变小,使得血管血流量下降,并且可以连累到身体的多处大动脉,在50岁以上的人当中较为常见,对身体的危害很大。
本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常呈周期性发作,经过较长时间后症状逐渐明显和加重。主要临床表现:患肢怕冷,皮肤温度降低。皮肤色泽苍白,或发绀。感觉异常。患肢疼痛,早期起因于血管壁炎症及邻近的末梢神经受到刺激,以后因动脉阻塞造成缺血性疼痛,即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
长期慢性缺血导致组织营养障碍改变。患肢的远侧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患肢在发病前或发病过程中出现反复发生的游走性浅静脉炎。患肢末端严重缺血.产生干性坏疽,脱落后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
本病可导致局部缺:患肢麻木、发凉、怕冷,轻度间歇性跛行,短暂休息后可缓解。检查发现患肢皮肤温度稍低,色泽较苍白,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可反复出现游走性浅静脉炎。引起缺血的原因,功能性因素(痉挛)大于器质性(闭塞)。
需要注意的是,血管闭塞性疾病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会使得患者全身血液循环不畅,并且导致血液输送养分的能力下降,可使得患者身体组织缺氧,导致身体营养不良,使得全身皮肤干燥,导致患者心慌心悸,就是抵抗力随之下降,身体更容易遭受感染。
回答被采纳
评论 (2)
小明同学1小时前
非常感谢您的详细建议!我很喜欢。
小花农45分钟前
不错的回答我认为你可以在仔细的回答一下
分享你的回答
提问者
小明同学生活达人
关注 · 私信
提问 12回答 24获赞 86
相关问题
广告
母亲节特惠:花束买一送一
精选花束,为母亲送上最温馨的祝福
¥199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