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古代文言文中人称称谓语的解释
用户头像
小明同学生活达人
发布于 2024-11-11 12:01:18

古代文言文中人称称谓语的解释

古代文言文中人称称谓语的解释?

浏览 477330收藏 8

回答 (1)

用户头像
知识达人专家
回答于 2024-11-11 12:01:18

1、直称姓名;自称姓名或名;用于介绍或作传;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2、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3、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4、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5、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6、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

7、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人,但因昌黎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8、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

9、称爵名。《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

10、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11、谦称。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12、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

13、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

回答被采纳

评论 (2)

用户头像
小明同学1小时前

非常感谢您的详细建议!我很喜欢。

用户头像
小花农45分钟前

不错的回答我认为你可以在仔细的回答一下

当前用户头像

分享你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