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现代化建设的前沿。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深度冲击了全世界。正是在那一年,上海经济结束了连续16年两位数增长,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心。面对复杂外部环境和自身结构调整的双重挑战,上海冷静思考、沉着应对,在调整中发展,在创新中转型,全市上下正在奋力谱写上海发展史上的新篇章。
快慢之间加快转型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上海经济增速似乎“表现平平”。但上海广大干部群众认为,虽然全市经济增速“慢了一挡”,但转型发展“快了一拍”,民生保障“进了一步”。经济增速放缓背后蕴含的是经济结构、质量效益的改善,是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当前上海经济正朝着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方向发展,符合中央对上海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要求。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高,经济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2011年,上海经济总量达到1.9万亿元,2008、2009年先后超越新加坡和香港,2011年超过日本京都、韩国首尔,排在世界大城市11位。
经济综合效益提高。2011年,上海以占全国0.07%的土地、1.7%的固定资产投资,创造了全国4.1%的生产总值,贡献了全国超过7%的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429亿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其中三产财政收入比重达到76.8%。就业弹性系数由“十五”时期的0.23提高到“十一五”时期的0.4,工业投入产出比值由1.3提高到1.6,全员劳动生产率由2005年的9.5万元/人提高到2010年的15.93万元/人。
节能减排取得良好成效。“十一五”期间,上海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0%,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累计削减30.2%和27.7%,超额完成了“十一五”减排目标任务。2011年,全市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32%,超额完成了年度节能目标,降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单位能耗名列全国前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等污染物排放量完成年度减排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