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交通 >詹天佑在主持修筑这条铁路的过程中克服了那些困难
用户头像
小明同学生活达人
发布于 2024-12-13 23:41:25

詹天佑在主持修筑这条铁路的过程中克服了那些困难

詹天佑在主持修筑这条铁路的过程中克服了那些困难?

浏览 5473845收藏 8

回答 (1)

用户头像
知识达人专家
回答于 2024-12-13 23:41:25

詹天佑是婺源县庐坑村詹氏的第四十代传人。詹氏的第三十七代世组、詹天佑的曾祖父詹万榜,字文贤,生于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詹万榜的父亲詹锦千是个商人,在本乡开了个名为“大昌”的杂货铺。他生有八个子女,詹万榜居三。由于子女多、花费大,杂货铺不敷家用,詹家负债累累,诸兄弟只好分家自谋生路。詹万榜颇有志气,在父母故世之后,决意不受祖遗产业携眷搬到下村高胡山另居,因小时读过几本医书,便挂牌行医。正值乾隆盛世,人民在长期战乱中得到一个喘息的机会,农业有所发展,商业也渐为兴旺。婺源茶叶销售日增,而且飘洋过海,成为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中上层人物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那时的婺源绿茶都是就地加工,再运往广州口岸出口。由于收价低廉,出口销价很高,不少茶商发了大财。詹万榜竟也心动,贩了一批茶叶前往广东。 谁知经商不利,不仅倒赔了血本,而且连回家的路费也无着落,只好羁旅广州,靠故友乡亲接济以度时日。当时在广东的徽州商人为数众多,亦有婺源人经商发了财的,经他们慷慨解囊,詹万榜遂在广州西关外开了一家名为“万孚”的小茶行。小茶行日渐兴旺,逐渐归还了欠债,而且还用余钱捐了一个太学士的官。此时,詹万榜雄心勃勃,把儿子也带往广东,决心依附广州“十三行”的势力,打开更大的局面。儿子詹世鸾不负父望,佐父经商,生意更为发达。詹世鸾意识到,经商不能没有官帽,也捐了一个侯选布政司经历的官,列授儒林郎,有了六品顶戴。 到了詹天佑父亲詹兴藩时,遇上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侵略者的大炮把长期控制外销贸易的“十三行”轰掉了,在广州的外贸小商人,开始衰落。不久,詹氏的茶行也宣告破产。詹兴藩一家由广州迁往南海,一边读书,一边种田,以维持家计。 1861年3月27日,太平军与清政府鏖战的炮火正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与烟未尽,詹天佑在广东南海的一个农民家里呱呱坠地了。

回答被采纳

评论 (2)

用户头像
小明同学1小时前

非常感谢您的详细建议!我很喜欢。

用户头像
小花农45分钟前

不错的回答我认为你可以在仔细的回答一下

当前用户头像

分享你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