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
《左传》在选择史料、叙述史实和“君子曰”中表露了作者的进步思想倾向,具体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①赞美和歌颂明君贤臣及其辉煌功绩;②揭露和批判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残暴荒淫的行为、列国间地频繁的战争;③宣传民本思想,怀疑天道,鬼神的传统观念。
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左传》,相传为左丘明著,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与《公羊传。
《曹刿论战》。《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文章说明了在战争中如何正确运用战略防御原则——只有“取信于民”,实行“敌疲我打。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
前者有《曹刿论战》《郑伯克段于鄢》《不去庆父,鲁难未已》《泓之战》《城濮之战》《葵丘之盟》《齐桓公侵蔡伐楚》等,后者有《苏秦始将连横说秦》《苏代劝秦王留甘茂》《邹忌讽齐王纳谏》《亡羊补牢》《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齐宣王见颜斶》《秦兴师临周求九。
1、有德不可敌。(《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引古《军志》。)【译文】国君有德行,这样的国家是不可战胜的。此句话的意思和“仁者无敌”基本类同,都讲的是良好的德行是不可战胜的。一个有德行的君主,施行仁政,那么必然会得到万民的拥护,这样的国家是不可战。
1、多行不义必自毙。选自《左传·隐公元年》郑庄公语。后人对该篇取名《郑伯克段于鄢》。行:做。不义:违背正义、不合道义之事。自毙:自取灭亡。毙,灭亡。2、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民生: 人民的生计。匮(kui): 缺乏; 贫困。蚕: 养蚕。句意。
左传中讲信用的名句左传的关于诚信的名言如下:1、夫有尤物,足以移人。2、不义不昵,厚将崩。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4、世有无妄之福,又有无妄之祸。5、筚路蓝缕,以启山林。6、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7、修己而不责人,则免于难。8、恕思以明德。
1、《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唐朝的刘知几《史通·六家》:“左传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此后,有许多学者也持怀疑态度。很多人都认为写《左传》的左氏并非左丘明。2、现在一般认为《左传》非一时一人所作,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
出自《寺人披见文公》。说有两个人要害晋文公,寺人披求见,晋文公不见,并且训斥他,说当初别人让你来两次谋杀我,你来得倒快,一天就到了,我被你斩断的袖口还在呢。你还是走吧。披回答说,臣对国君的命令没有二心,尽力为国君除掉有危害的人,意思就是您。
《左传》是解释《春秋》的。 如果《春秋》相当于文言文,那么《左传》就属于解释《春秋》的白话文。 《春秋》是孔子于春秋时代所整理。周朝分西周和东周,而东周又分春秋和战国,所以左传记录的的是东周的鲁国史。 《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