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楊憲原名楊畢,是明朝初年大年夜臣,曾深得朱元璋器重,啟用他為中書參知政事、左丞等職。但是,楊憲不把精力放在任務跟為朱元璋效力上,而是全日沉迷於權力鬥爭,終極被李善長彈劾,於1370年被朱元璋給殺了。
2、楊憲(1321-1370),本名楊畢,字希武,太原陽曲(今山西太原)人。明朝初年大年夜臣,屬浙東集團(劉基)。
3、元末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霸占建康(今南京市),他投奔居幕府,掌文書。常出使張士誠、方國珍,因服務幹練,為朱元璋親信。洪武元年(1368年)任中書參知政事,二年遷左丞。他任中書省在朝時,專決費事,罷去舊吏,更用親信,殺侍御史劉炳、彈劾右丞汪廣洋。後李善長劾其「放蕩為奸事」,被朱元璋所殺。
4、楊憲跟汪廣洋
5、1369年,明太祖起用霸占金陵時留用元代官員楊憲為中書省右丞,又進為左丞,以中書省參政高郵人汪廣洋為右丞。楊憲教唆御史劉炳劾奏汪廣洋「奉母無狀」,汪廣洋被罷還鄉。中書左丞相李善長、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劉基等檢舉楊憲奸謀。明太祖又處死楊憲、劉炳,召回汪廣洋。明太祖對文臣武將的誅殺,由此開端了。所以「自楊憲誅,帝以惟庸為才,寵信之。惟庸亦自勵,嘗以曲謹當上意,寵遇日隆。」(《明史·胡惟庸傳》)
6、朱元璋破格起用楊憲跟汪廣洋,制衡李善長,但兩個都不爭氣。楊憲沉溺權力圖鬥,任事獨斷,被朱元璋誅殺,第一個出局。胡惟庸自被李善長舉薦,同汪廣洋共相時,就有心發揮才幹,跟罷相不離京、卸職仍不休的李善長達成默契,把朱元璋制約胡、李的汪廣洋擠走。心愿遂成,汪被貶黜,胡惟庸攤開四肢,再無所顧忌。朱元璋重新起用汪廣洋,胡惟庸卻成了愈加跋扈的首相。汪「謹厚自守,亦不克不及發奸遠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