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秋節的來源:中秋節來源於現代對月的崇拜,至今已歷史長久。「中秋」這一詞最早記錄於《周禮》。因我國古時的曆法,農曆8月15日,恰好是一年的春季,並且是八月中旬,故稱為「中秋」。其余,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為「孟、仲、季」三部分,故春季的第二個月名為「仲秋」。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節才成了牢固的節日。官方另有「吳剛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話傳說。
2、總之,根據史籍的記錄,現代的帝王,多有祭月活動,日期定於農曆8月15日。因為此時恰是三秋之半,故名為「中秋節」。漢辭網認為,這就是中秋節的由來。
3、中秋節各地都有本人的風俗。但中秋節的風俗獨特之處不過乎:祭月、弄月、不雅花燈、吃月餅。除此之外,各地另有:官方拜月、月光馬兒、兔兒爺、中秋宴俗、舞火龍、燃浮屠燈、偷菜求郎、竊瓜祈子、中秋博餅、祭月燒噴鼻斗、乞月照月爬月、走月亮走三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