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趙構。宋高宗趙構(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東京汴梁(今河南開封市)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建國皇帝,宋徽宗趙佶第九子、宋欽宗趙桓之弟。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宋高宗在當了三十六年皇帝以後,以「倦勤」,想多療養為由,傳位給養子趙昚,是為宋孝宗,自稱太上皇帝。
趙構退位後,自稱不再問朝政,實在也干預一些政事。淳熙十四年十月乙亥日(1187年11月9日),趙構病逝世於臨安行在的德壽宮,時年八十一歲,謚號聖神武文憲孝皇帝,廟號高宗。
2、乾隆。高傲宗愛新覺羅·弘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後的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寄意「天道昌隆」。
在位六十年,禪位後又持續訓政,現實行使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現實執掌國度最高權力時光最長的皇帝,也是最長壽的皇帝。
嘉慶元年(1796年) 正月,舉辦歸政大年夜典,自為太上皇帝,授璽後,禮部鴻臚寺官員詣天安門城樓,恭宣嘉慶帝欽奉太上皇帝傳位聖旨,金鳳頒詔,宣示世界。
乾隆帝在禪位之後仍居住在養心殿掌控朝政。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十九日,太上皇在圓明園召見屬國青鳥使,告訴他們:「朕固然歸政於皇帝,大年夜事還是我辦。」
3、趙昚。趙昚(shèn,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初名伯琮,後改名瑗,賜名瑋,字元永,宋太祖趙匡胤七世孫、宋高宗趙構養子。南宋第二位皇帝、宋朝第十一位皇帝(1162年7月20日-1189年2月18日在位)。
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趙構崩於德壽宮中,趙昚聽聞後掉聲痛哭,兩天不克不及進食,又表示要服喪三年。趙昚為了服喪,讓太子趙惇參預政事。
淳熙十六年二月初二(1189年2月18日),趙昚禪位於趙惇,趙惇即為宋光宗。趙昚自稱太上皇,閑居慈福宮,後改名重華宮。群臣為其上尊號為壽皇聖帝,趙昚持續為趙構服喪。